】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构建新发展格局关键是畅通经济循环
http://www.CRNTT.com   2022-05-15 08:38:53


 
  从流通看,由于流通现代化水平不高、集约化程度低、业态发展不充分,影响了流通对生产的引导和对消费的促进。在生产与消费之间的流通,包含了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目前都有堵点,不能完全通畅,致使物流成本与交易成本仍然过高。

  从消费看,虽然消费多年都是国民经济增长的第一拉动力,但其贡献度仍然不足,且后劲不够。无论是消费水平、消费结构,还是消费环境,都有待进一步完善。

  做好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的大文章

  文章分析,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是一篇大文章,涉及国民经济的方方面面,特别是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最终目的是满足需求,主攻方向是提高供给质量,根本途径是深化改革。当前,要通过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解决好以下问题。一是确保国民经济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要通过国内生产、进出口贸易、国家储备、市场调节等手段来确保总供给,特别是要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二是优化供给结构。包括商品供给、服务供给、人力资源供给在内的几类供给结构都需要优化。三是提升供给体系韧性。既要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又要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的自主可控能力,从总体上提升供给体系的抗压和调节能力。四是通过创新驱动与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

  完善促进共同富裕的分配体制。实现共同富裕,要在发展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分配的功能和作用,把“蛋糕”切好分好,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一是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中国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决定了在收入分配领域必然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而且,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社会分工的深化,参与社会生产的要素内容在扩大,要完善按要素分配政策。二是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一方面,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除了完善初次分配外,中国已具备加大再分配、三次分配力度的条件和基础,可以更多运用转移支付、税收、社会保障等手段调节再分配,通过发展公益慈善事业实现三次分配。三是形成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分配结构。一方面,通过增强区域发展的平衡性、行业发展的协调性等,着力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另一方面,加强对高收入的规范和调节,合理调节过高收入,鼓励高收入人群和企业更多回报社会,坚决取缔非法收入。

  推进现代流通体系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流通体系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把建设现代流通体系作为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来抓”。推进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当前应向以下方面发力。一是降本增效提质。流通业的功能主要是引导生产、促进消费,为生产建设与人民生活服务,应在降低采购、物流、生产、交易、管理成本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从传统的流通模式向供应链模式转变。二是强化流通通道建设。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技术装备水平、健全市场监管体系等,畅通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三是大力推进科技创新,让智能化、数字化在流通领域大显身手。

  加快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面向未来,我们要把满足国内需求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既有利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有利于巩固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枢纽地位,提升中国制造与中国服务的影响力。为此,必须加强需求侧管理,破除制约经济循环的障碍,特别是要千方百计扩大消费需求。在扩大内需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塑造中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