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老有所学,中国还应持续做加法
http://www.CRNTT.com   2022-05-06 10:08:30


山东安丘市老年大学的学生在上二胡课。(图片来源:新华社资料图)
  中评社香港5月6日电/近年来,中国老年群体进入老年大学“深造”的热情持续高涨。中国官媒近日刊文称,多地老年大学入学“一座难求”,热度堪比孩子们的“学位竞争”。

  美国《侨报》5月2日载文《老有所学,中国还应持续做加法》,文章说,曾经,中国老人退休后要么煮饭、带娃、做家务,要么撸铁、跳舞、游全国,如今一些中国老人为何对上大学“上瘾”?

  中国老人对进入大学热情高涨,主要有三大原因。其一,补偿心理。目前步入老龄化的群体年轻时出于种种原因未能走进象牙塔,这成为了他们毕生的遗憾。如今“有钱有闲”的他们,希望能弥补这段遗憾。

  其二,寻求慰藉。随着人口结构变化以及城市化推进,很多老人过着子女不在身边的“独居生活”或“空巢生活”。尽管子女们从经济上给予了父母们补偿,但老人们与孤独为伴的心理仍找不到释放空间,情感寄托严重缺乏。老年大学提供的课程不仅可以丰富老年人的生活,陶冶他们的情操,也为老年人提供了一个“朋友圈”。

  其三,不被落下。目前,60岁以上不少老年人身体活动能力尚未显着下降。他们中的很多人不希望被社会淘汰,甚至还希望“老有所为”,因此希望走进大学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

  随着越来越多国家步入老龄化,大力发展老年教育、提高老年文化素养、培育老龄人口红利已逐渐成为国际共识。2002年联合国第二届世界老龄大会提出了“积极老龄化”的行动准则。这意味着,各国不仅需要在医疗护理等方面为老人提供更完善的服务,也要为老人提供再教育的机会,确保他们拥有参与社会、经济、文化等活动的能力。21世纪以来,中国也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发展老年教育的顶层设计,尤其是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对老年教育的关注与日俱增。2016年“老年教育”首次出现在了中国五年规划之中。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