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网评:活化利用让京城老会馆更“有戏”
http://www.CRNTT.com   2022-04-22 13:09:31


  中评社北京4月22日电/网评:活化利用让京城老会馆更“有戏”

  来源:北京晚报  作者:贾亮

  正乙祠戏楼是中国最古老、保存基本完好的纯木结构戏楼,被称作“中国戏楼活化石”;昆曲是中国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有戏曲艺术活化石之称。4月19日晚,随着昆曲《天官赐福》的上演,有300余年历史的正乙祠戏楼与有600余年历史的昆曲结缘,焕发出新的生机。

  两大活化石的完美结合,发挥了中轴线文化功能,呈现戏曲艺术的意境之美,让以会馆为代表的历史建筑重新焕发光彩。这既是正乙祠的幸事,也是昆曲的机遇。老戏迷们感觉有眼福耳福,演员们也感觉有了用武之地。

  自860多年前建都以来,北京就成了当之无愧的文化中心,是很多艺术形式成长的沃土,为其发展壮大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像昆曲和京剧,在观众挑剔的审美眼光下,在文化市场的大浪淘沙中,在一代代艺术家的努力下,赢得了国粹的美誉。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有些活化石,也面临市场狭小、后继无人的困扰。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如何更好地利用会馆这份独特的文化遗产?着眼加强全国文化中心建设,聚焦打造会馆演艺新空间,一些会馆先行先试,打造“会馆有戏”文化品牌。发挥会馆旧址在保留城市文化记忆中的作用,让老会馆再唱新戏,丰富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人民群众的文化自信,是时代赋予首都北京的责任,也是义不容辞的历史担当。北京市文旅局将正乙祠戏楼交由北方昆曲剧院修缮、运营及使用,一改“北昆七十多年来没有自己的剧场”的尴尬历史,为昆曲在新时代唱响提供了机遇。目前,北京市已有8家会馆推出多场“会馆有戏”系列演出,京剧和具有特色的地方戏都在上演。

  老祖宗留下来的艺术瑰宝,既不能简单地扔到市场中任由市场选择,也不能不顾市场只靠少数人来守护。相关院团在坚守艺术底线、演好传统剧目的同时,也要投身到时代大潮中,创造更多更好的富有时代气息、反映时代进步、传递时代声音的好作品,以对接观众审美情趣的变化。配得上国粹称号的艺术,在当年都是市场的宠儿;那些流传至今的经典剧目,一样能够契合今天文化市场的需求。300余年的古戏楼,600余年历史的昆曲,一样能够赢得今天观众的叫好声。

  在创新中传承,在传承中创新。立足推进老城保护与复兴,应该因地制宜创作推出更多兼具时代价值与传统审美、表现方式灵活的新创剧目。同时,不断探索“会馆有戏”常态化演出机制,持续打造市民身边的文化圈、艺术圈,增强“会馆有戏”品牌吸引力、传播力和影响力,不断满足市民群众对美好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切实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会馆有戏”,已经迈出当代会馆活化利用的第一步。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