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以数字映射古代文学经典
http://www.CRNTT.com   2022-03-30 15:32:49


 

  与虚词相反相成的实词是文献内容和主题的映射,其背后涉及反映观念史演变的重大命题。同样以“五经”为例,《诗》《书》《礼》《易》《春秋》中的第一高频实词分别为“我”“王”“人”“象”“子”。《诗经》具有最强的主体抒情色彩,恰如《毛诗序》所谓“以一国之事,系一人之本”。《尚书》为上古三代帝王典、谟、训、诰、誓、命等文献记载,以记录“王”之言行为核心。孔子以“克己复礼”来约束人,“礼”是人内在品质的外化,因此谈“礼”不基于人则会失去根基。“象”作为《周易》的解读对象是不言自明的。“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易》八卦,以垂宪象。”《说文解字序》中的这段话,说明“象”不仅是《周易》的关键,也是汉字造字观念及中华文化思维的体现。《春秋左传》中首位高频字为“子”,其中包含第二人称单数与诸侯国君称谓双重意义。后者是《春秋》叙事的核心所在,孔子作《春秋》,正是为了以微言大义记录“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的非常时代,作为编年体史书,各诸侯国君臣的秩序与道德选择构成了其潜在的纬线。

  用数据来表征“诗分唐宋”

  钱钟书《谈艺录》以“诗分唐宋”开篇,影响甚广。此说实承续前人而来,宋代严羽论诗便有“本朝人尚理,唐人尚意兴”之说。唐宋诗之别在于体格性分,相对较为玄妙。通过量化分析,可对其语言层面的特征作出细致把握。通过对《全唐诗》五万七千余首和《全宋诗》二十五万四千余首的词频统计显示,居于前十位的高频词分别为:不知、何处、万里、千里、不见、不可、白云、今日、春风、不得(《全唐诗》);不知、春风、平生、不可、万里、千里、人间、不见、十年、何处(《全宋诗》。下文中词频位序将在括号中注出,故不再一一说明)。

  将统计扩展至前一百位,有关唐宋诗风之辨的许多命题都能够在语词的褶皱中被展开。作为严羽论断的例证,在前一百位中,唐诗里比兴尚意的写景语汇更居前列,如排名第7的“白云”与第11的“明月”,虽只是词汇片段,唐人气象俨若可见。作为参照,这两个意象在《全宋诗》词频统计中分别降至19与23位。严羽“本朝尚理”的观点同样能在统计数据中获得佐证:宋诗中“平生”(第3位)、“人间”(第8位)等哲思人生的“理语”排位较唐代(分别居于第30、13位)又有上升。另一点值得玩味的是,宋人虽崇尚自守慎独、内求于心的理学,诗中却不乏唐人所极少写到的“功名”(36)、“富贵”(78),而唐诗中常见的“惆怅”(15)、“相思”(22)等与“理语”相对的“情语”在宋诗词频列表中跌出了前一百位。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