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提高政治站位 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http://www.CRNTT.com   2022-02-28 09:06:37


 
  做好新时代粮食安全工作,要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深刻认识党中央对农业农村改革发展的功能定位和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性,把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来抓,不断增强使命担当,坚决扛起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树立大粮食安全观,适应不断升级的消费结构,进一步增加肉蛋奶等重要副食品的生产供应,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大力清理整治大棚房、违建别墅、乱占耕地建房等打着各种旗号破坏、占用耕地的行为,解决耕地占补平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严格管控“非粮化”,确保粮食种植面积不减少、产量不下降,持续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和水平,保证农产品供给充足,确保口粮绝对安全。

  精准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

  文章提出,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严格管控“非粮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在耕地,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根本在于保护好耕地。要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保护好耕地,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以提升粮食产能为目标,扎实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推进黑土地保护法、耕地资源保护法、粮食安全保障法等立法工作,实施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不断健全农田水利体系,补齐防汛抗旱短板,持续提升耕地质量。严格规范耕地占补平衡,加强耕地用途管制,确保永久基本农田重点用于发展粮食生产。

  稳定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粮食供给保障能力,确保粮食产得出、供得上。调动地方党政重农抓粮的积极性和农民务农种粮的积极性,加大粮食生产政策支持力度,保障种粮基本收益,保持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稳定,主产区要努力发挥优势,产销平衡区和主销区要保持应有的自给率,共同承担起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责任。切实加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把综合生产能力作为硬指标,抓好现代种业、先进农机装备、高标准农田建设。创新经营方式,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健全专业化社会服务体系,不断提高粮食生产供给的质量和效益。

  加强粮食储备能力建设,确保口粮绝对安全。粮食储备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物质基础。要改革完善粮食储备管理体制,健全粮食储备运行机制,强化内控管理和外部监督,加快构建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综合考虑国内粮食生产、消费、库存、市场供应和宏观调控等各方面因素,结合历史经验,科学确定粮食储备功能和规模,优化储备布局和品种结构,确保口粮绝对安全。不断健全完善粮食储备功能定位,坚持政策性职能和经营性职能彻底分开,强化政府储备公共产品属性,压实主体责任和监管责任。推动中央储备与地方储备、政府储备与企业储备互为补充、协同发展,增强调节市场稳定预期、服务宏观调控、应对突发事件和提升国家安全能力。加强储备安全管理,增强储备调节的灵活性和精准性,增强对粮食市场波动的快速反应和及时调节能力。优化储备区域布局,中央储备主要布局在战略要地、粮食主产区、交通要道和有特殊需要的地区,地方储备主要布局在大中城市、市场易波动地区、灾害频发地区和缺粮地区,做到关键时刻储备粮调得出、用得上。逐步完善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保障的粮食应急管理体制,加快形成布局合理、运转高效的粮油应急保供网络。

  合理利用国际市场资源,推动进口来源国和渠道多元化。积极支持粮食企业“走出去”“引进来”,开展国际合作,合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优化粮食进口渠道,拓展多元化粮食来源市场,降低对单一国家和地区的进口依存度,确保粮食供应安全、价格可控,防止被“卡脖子”。深化与共建“一带一路”参与国家的粮食经贸合作关系,共同打造国际粮食合作新平台,促进参与国家的农业资源要素有序自由流动、市场深度融合。积极参与全球和区域粮食安全治理,积极探索国际粮食合作新模式,开展全方位、高水平粮食对外合作,维护世界贸易组织规则,促进形成更加安全、稳定、合理的国际粮食安全新局面,更好地维护世界粮食安全。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