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中评专论:中国正视粮食安全问题
http://www.CRNTT.com   2022-02-28 00:15:47


 
  中国国内生产的大豆主要用于制作豆制品和榨油,进口转基因大豆除部分榨油外,大多用于饲料,以便满足中国人民对人民不断增长的肉类消费需求。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明显改善,人们的饮食结构发生了很大改变,即主食消费量持续下降,而肉类、水产品、鸡蛋和牛奶以及水果蔬菜所占比重明显提升。以与大豆消费直接关联的肉类消费为例,改革开放初期的1980年,中国的肉类消费量才1205万吨,但2021年仅国产肉类已达8887万吨,此外还从国外进口了大量肉类。剔除与国内饲料消费无关的进口肉类,仅国产肉类产量已是1980年的7.38倍之多。中国人口占全球比重约为18%,但猪肉消费占比居然高达50%!虽然这一期间中国的人口数量也增加了42.%以上,但人均消费量仍猛增了5.16倍以上。牛奶也同样如此,1980年全国牛奶产量才区区114万吨,2021年已猛增至3683万吨,增加了32.3倍多!而奶牛的饲料中,除了青饲料以外,还必须有一定数量的精饲料,豆饼和豆粕就是精饲料中不可或缺的,这些势必会导致对大豆需求的急剧攀升。

  另外,由于品种和种植技术等原因,中国的大豆产量始终在低位徘徊,各地大豆亩产基本上都在150公斤以内,2021年平均仅为130公斤,而2015年美国的大豆亩产平均为213.3公斤,比中国高出63.8%。另外就榨油而言,美国大豆的出油率比国产大豆约高出2个百分点。别小看这两个百分点,对榨油厂而言,其效益就差多了,于是导致中国各地的油脂厂“嫌贫爱富,”不愿收购国产大豆而争相进口美国大豆。由于美国大豆的规模效益明显,从美国运抵中国港口的大豆到岸价居然比中国国产大豆还便宜。由于种植大豆效益不高,中国农民都不愿种植大豆,而愿意生产性价比更高的玉米,这一状况导致中国的大豆种植面积始终无法明显增加。

  即便中国还有足够的各地可用于生产大豆,水资源也是一个重要制约。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水资源极度匮乏的国家,人均水资源仅为2200立方米,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5。而生产1公斤粮食约须1吨水,那么增产1亿吨大豆须消耗多少淡水,这笔帐并不难算。所以,从以上各种因素分析,中国进口大豆是别无选择的,问题在于进口量和依存度应该保持在一定限度之内,这是由中国的根本国情所决定的。

  其实,除了大豆以外,近年来中国的玉米进口量也出现了激增势头,因为玉米也是一种重要的饲料。2021年中国玉米进口量猛增至2735万吨,增幅高达152.2 %。这显然与去年养猪生产的强力反弹直接相关。去年全国的生猪出栏数为6.71亿头,增幅高达27.4%。大豆属于油料作物,还不在谷物范围之内,而玉米却是三大粮食作物之一,去年的进口量远远超过了配额。玉米进口量的有增无减,显然影响到中国政府一再强调的“粮食安全”这一战略目标,这对中国而言显然是一个严峻的挑战。正因为如此,增加大豆播种面积才会成为一个“重大政治任务”。与此同时,控制玉米进口的激增态势,也是丝毫不可掉以轻心的。去年大豆进口量出现回落,根本不是需求下降,而是中国各榨油厂的利润下降,这些厂家不愿再继续进口增加亏损,这才暂时止住了大豆进口持续猛增的势头。今年增加大豆播种面积后能否有效继续将大豆进口量控制在1亿吨以内,尚待实践检验。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