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双碳”目标下绿色金融更有作为
http://www.CRNTT.com   2021-12-24 09:05:58


 
  转型金融助力高碳行业转型

  主持人:如何理解转型金融的概念,转型金融如何在碳密集型产业向低碳或零碳转型过程中发挥更大作用?

  王遥(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院长):“双碳”目标的提出,对我国经济体系发展转型提出了深刻要求。相较于已在上世纪末或者本世纪初实现碳达峰的发达国家,我国当前仍处在碳达峰目标的前期实现阶段,高碳行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仍然起着支撑作用。虽然我国“双碳”目标的实现“时间紧、任务重”,但高碳行业向绿色低碳转型不是一蹴而就的,既需要时间,更需要资金支持。在此过程之中,转型金融能够发挥重要作用。

  根据经合组织(OECD)在2019年提出的“转型金融”概念,转型金融指在经济主体向可持续发展目标转型的进程中,为它们提供融资以帮助其转型的金融活动。2020年9月,气候债券倡议组织(CBI)在发布的《为可信的转型提供融资》报告中,将“转型”概念侧重于如何将现有的温室气体排放轨迹与《巴黎协定》目标要求相匹配,并且明确指出这是一种“气候减缓转型”。2020年12月,国际资本市场协会(ICMA)发布《气候转型金融手册》,同样关注“应对气候变化的转型”。欧盟可持续金融平台于2021年3月发布《转型金融报告》,其重点依旧侧重于应对气候变化领域。

  我国有庞大的工业体系,高排放、高环境影响的行业和企业很多,亟需金融支持进行技术升级改造、商业转型,以逐步实现减排、低碳、净零排放。从我国各类能源的碳排放量占比看,煤炭约80%,石油约14%,天然气约5%;从部门来看,电力部门是最大的碳排放行业,占碳排放总量的40%以上,工业和交通运输业次之,这些无疑是我国未来碳达峰、碳中和的重点领域,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而这些行业很多并不符合气候投融资或绿色金融支持和服务标准。为此,应大力推动转型金融发展,为有明确技术方案支持低碳转型和环境改善目标、有规范信息披露和评价指标的高排放和高碳行业企业提供金融支持和服务。

  一是明确转型金融概念、标准、分类。参考国际现有转型金融相关概念,充分考量现阶段我国高碳行业绿色低碳转型的实际需要,组织学术机构、金融机构、高碳企业等开展联合研究,明确我国的转型金融概念、标准。在此基础上,由人民银行牵头,协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科技部、生态环境部、工信部等部委,制定并出台各方普遍认可的,与产业政策、金融监管政策相协调的转型金融支持项目目录或指引,以划定产业边界,凝聚部门共识,形成政策合力。

  二是在转型金融相关标准和指引出台的前提下,推动转型金融产品的创新及应用。当前,转型债券、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等转型金融产品在国内外不断涌现,并支持了高碳行业转型发展。2021年4月28日,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参考国际资本市场协会的现有经验,推出了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并引导市场主体完成了首批债券发行,有效支持火电、钢铁、水泥等碳密集和高环境影响企业的可持续转型发展。但高碳企业的转型、能源体系等变革所需资金量巨大,仅依靠一类或几类产品,难以满足企业在转型过程中的实际需要。因此,监管机构应当出台相关政策,给予转型金融创新产品一揽子政策扶持和鼓励。同时,金融机构也应依据高碳企业的实际需求和自身情况,创新开发诸如转型保险、转型基金、转型信托等产品,给予碳密集企业全方位金融支持。

  三是制定考评体系,做好监督评估及信息披露。较之绿色金融,转型金融的效果难以简单衡量,因此,需要制定更为弹性的考评体系,对企业转型的效果进行衡量与评估。同时,做好包括环境信息披露在内的各类信息披露工作,以真正使得转型金融支持企业转型。

  四是推动国际合作,吸纳国际经验。当前,转型金融在国际上已有相关实践,我国可依托现有的国际金融交流平台,如G20可持续金融工作组、可持续金融国际平台(IPSF)等,开展转型金融的国际合作与研究,为未来我国转型金融概念厘清、标准制定、考评机制明确以及产品创新等提供支持。

  强化碳市场功能

  主持人:碳排放权交易是以市场化方式控碳减排的重要途径,如何发挥金融在强化碳市场功能、促进碳减排过程中的作用?

  王辉军(北京绿色交易所常务副总经理):在我国目前的发展阶段、能源结构、资源禀赋背景下,为实现“双碳”目标,国家层面将温室气体控排责任压实到企业,政策工具包括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行政手段是通过行政命令进行目标分解,它在一定阶段上是必需和有效的。经济手段主要包括两个,一是碳税,以约束机制为主;二是以碳交易为代表的市场手段。建设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利用市场机制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碳交易市场主要有两个功能,一是激励机制功能,即激励新能源产业或非化石能源产业,以解决减排的正外部性问题;二是约束机制功能,即约束抑制化石能源产业,解决碳排放的负外部性问题。

  运用金融力量进一步强化碳市场功能,要充分发挥碳市场在碳减排过程中的资源配置、风险管理和价格发现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碳定价。碳市场的建立最主要的目的是发现碳价格,通过价格信号引导碳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降低全社会减排成本,推动绿色低碳产业投资。金融对碳市场的影响也必然扩大到相关低碳环保行业。其主要机理是通过碳价格机制影响资金在实体经济不同行业间的流动,限制高排放行业的环境套利空间,提高环保行业的利润,使碳价格不断接近真实的环境成本,从而不断刺激低碳绿色技术、行业的投资行为,助力绿色低碳转型。

  二是碳金融产品。市场发展需要两个最重要的要素:规模和流动性。目前,我国碳市场是现货市场,未来随着市场发展与完善,将会引入碳期货、碳掉期、碳债券、碳资产证券化、碳基金等碳金融产品和衍生工具,多元化的市场主体风险偏好、预期、信息来源的不同,有助于形成有效的市场定价机制。同时,碳市场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为运用节能减排技术、开发自愿减排项目的企业带来收益,形成市场化的激励约束机制,有效引导社会资本对可再生能源、绿色制造业等低碳产业的投资,促进碳减排和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优化调整。

  三是ESG(环境、社会、治理绩效)。推动ESG发展,对推动碳市场建设、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绿色转型,扩大金融市场对外开放,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ESG作为“双碳”目标重要配套支撑,在政策与监管层面,能够促进绿色转型升级,提高能源使用效率,降低行业碳排放水平和碳中和风险,碳排放数据信息更加可靠;在金融机构层面,纳入ESG可以降低因环境因素造成的风险,有助于金融资产向低碳项目及低碳企业倾斜,并且以ESG为抓手,通过提供多元化的金融产品,促进低碳、循环经济的发展及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在企业层面,鼓励企业参加各种碳减排活动,在社会责任报告中进行碳披露,不仅对环境保护作出了贡献,也能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彰显企业的影响力。

  来源:经济日报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