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王华:一国异(两)制 孙公实践邓公发展
http://www.CRNTT.com   2022-01-28 00:34:17


 
  第二次国共内战后期,“一国异制”在内蒙古宣布结束。

  1959年3月26日,达赖喇嘛宣布“西藏独立”,成立“西藏临时政府”,以失败告终,逃往印度。两天后,即3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决定,废除西藏“封建农奴制”和政教合一体制,100多万农奴(内含20多万奴隶)翻身成为自由人。

  自此,孙中山先生所开创的“一国异制”在内外蒙古和西藏地区全部结束。从1912年2月6日南京的开始,到1959年3月28日西藏的结束,孙中山先生所开创的“一国异制”经历47年的岁月,时间不算短,所以始于“中华民国”建国之初的“一国异制”实际就是“中华民国”行之有年的“建国传统”。

  二、孙中山的“一国异制”和邓小平的“一国两制”有什么区别

  在笔者看来,两者区别就如同台湾米和大陆米的区别。各取一粒米,放在显微镜下,请最有经验的老农或者最有学识的农业科学家来观看,也不一定能分清楚,谁是台湾米,谁是大陆米,两者没有多大区别。

  但是对于有“心结”的人来说,台湾米和大陆米有天壤之别:“台湾米”就是“爱台米”,大陆米若是吃上一口,弄不好就是“舔中卖台米”……

  孙中山的“一国异制”和邓小平的“一国两制”,如果非要说出一个区别来,祇能说是产地和来源有不同:“一国异制”来源于孙中山,“一国两制”来源于邓小平;“一国异制”产自1912年2月那个时空的“中华民国”首都南京;“一国两制”产自1982年1月那个时空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北京。

  考虑到孙中山的“一国异制”和邓小平的“一国两制”没有本质区别,都是指在一个国家之内,执政者为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迫于政治现实,作出政治妥协,同意在不同的地区实行不一样的社会制度。因此为了打破“台独”民粹,消除两岸门户之见,在寻求未来和平统一的征程中,需要实现两个“合体”:一是1912年2月的“中华民国”“建国传统”与1982年1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两岸构想”实现合体;二是孙中山的“一国异制”和邓小平的“一国两制”实现合体,成“一国异(两)制”。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