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开辟崭新的可持续发展之路的科学指引
http://www.CRNTT.com   2021-11-17 08:55:26


  中评社北京11月17日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可持续发展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必然产物”,是“破解当前全球性问题的‘金钥匙’”;“大家一起发展才是真发展,可持续发展才是好发展”。在第七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希望各国共同努力,加快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构建全球发展命运共同体。当前,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叠加,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人类社会发展面临更多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论述,指引我国开辟了崭新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为全球深化对可持续发展的理解提供了中国智慧,为世界可持续发展实践提供了中国经验。

  深刻把握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内涵,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中国智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开辟崭新的可持续发展之路,需要“坚持绿色发展,致力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家园”“坚持以人为本,努力建设普惠包容的幸福社会”“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合力打造开放多元的世界经济”。这些重要论断,着眼关乎人类社会发展前途和命运的三大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国家与国家的关系,科学阐释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内涵,提出了彰显智慧和担当的中国方案,为推动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理论遵循。

  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当人类合理利用、友好保护自然时,自然的回报常常是慷慨的;当人类无序开发、粗暴掠夺自然时,自然的惩罚必然是无情的。”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在自然中生活,在通过实践有意识地改造自然的同时,也受到自然的约束。如果自然界遭到系统性破坏,人类生存发展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人类进入工业文明时代以来,传统工业化迅猛发展,在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加速了对自然资源的攫取,打破了地球生态系统原有的循环和平衡,造成人与自然关系紧张。从上世纪30年代开始,一些西方国家相继发生多起环境公害事件,教训十分深刻。实现自然生态可持续发展,必须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坚持绿色发展,使人类的资源开发和污染排放保持在生态环境的生产能力和净化能力范围内,不超过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

  正确处理人与社会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人民。在消除贫困、保障民生的同时,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证人人享有发展机遇、享有发展成果。”人是社会的人,社会是人的社会。如果不能正确处理人与社会的关系,不能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甚至少数人的发展以多数人的利益受损为代价,就必然影响社会稳定,进而破坏发展的根基。过去几十年来,许多发达国家虽然一度生产力发展较快,但并未解决好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不同社会群体收入分配差距巨大,发展机会不平等,贫富分化严重,民粹主义高涨,导致经济社会发展矛盾重重。一些发展中国家陷入“中等收入陷阱”,一个重要原因也是未能解决好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只有坚持以人为本,努力建设普惠包容的幸福社会,才能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这要求不断提高人类健康和生活水平,创造美好的生活环境,确保社会公平、正义、平等。关注代际、不同群体、各个地区之间的公平,当代人的发展既不能损害后代人的发展权益,也不能损害其他群体、地区的发展权益。

  正确处理国家与国家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主题,人类的命运从没有像今天这样紧密相联,各国的利益从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度融合”“国际社会面临的新课题、新挑战也与日俱增”“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保护生态环境、推动可持续发展是各国的共同责任”。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任何一个国家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各国利益休戚相关、命运紧密相连,既要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又要平衡好发展责任和发展权利。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靠任何一国单打独斗都无法解决,必须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坚持同舟共济,开展全球行动、全球应对、全球合作。处理好国家与国家的关系,必须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合力打造开放多元的世界经济;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消除疑虑和隔阂,把世界多样性和各国差异性转化为发展活力和动力;充分考虑各国发展阶段、发展水平和历史责任的差异,恪守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充分尊重发展中国家发展权,照顾其特殊困难和关切。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