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创新驱动“高精尖”产业发展
http://www.CRNTT.com   2021-11-08 08:34:01


 
  其次,“高精尖”产业体系是实现融合发展的产业体系。“高精尖”产业加速发展的深刻背景是新一代产业革命的兴起与加速。一般认为,当前全球正处于第三次产业革命末期与新一代产业革命的孕育期。第四次产业革命继承了第三次产业革命中的信息技术,并在此基础上衍生了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3D打印技术为代表的数字技术创新。通过数字网络和智能算法,数字技术创新将对未来的生产流程、生产模式、管理方式产生颠覆性影响。而数字技术与其他技术领域的融合创新往往需要打破行业的边界,实现跨界与协同,产业的边界因此更加模糊。制造业通过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信息服务融合互动,加速实现转型升级。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会产生协同效益。龙头企业在实现智能化升级、打造智慧工厂基础上,通过云平台向制造服务业企业转型。在融合发展中,信息技术产业得到更快发展。以北京市为例,2012~2019年北京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逐年上升,特别是2017~2019年,在北京构建“高精尖”产业政策的推动下,北京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更快。2012年北京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为9.1%,到2019年这一比重已达13.5%。

  再次,“高精尖”产业体系是实现协调发展的产业体系。北京、上海、广东的“十四五”产业发展规划都强调城市群协调发展。按照系统创新理论,“高精尖”产业是辐射带动力强的产业集群,具有高水平创新驱动的属性,对经济具有极强的拉动作用,不仅能实现中心城市的经济高质量发展,而且能带动周边地区的产业联动转型。就京津冀地区而言,京津冀协同发展是我国重大区域发展战略,产业对接协作是这一战略的核心内容之一,产业升级是三地的共同任务。在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的过程中,天津和河北一直是北京产业转移的主要承接者。然而,两地仅仅简单承接北京转移的一般产业是远远不够的,迫切需要发展“高精尖”产业带动区域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促进区域产业联动,形成经济协同发展、错位发展、融合发展的格局。为实现产业协同发展,北京市的“十四五”规划中在环京地区规划布局了三个圈层,目的是在空间区位上合理匹配,形成互补错位、合理高效的产业格局,优化产业结构。

  着力促进“高精尖”产业发展

  “高精尖”产业发展的核心在于提高“四率”,即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资源生产率、提高环境效率。

  在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方面,需要全面评估先进制造业的竞争力,把脉“高精尖”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制定编制“高精尖”产业“卡脖子”攻关清单,提高“高精尖”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产业基础能力,建立重点产业大数据公共服务平台,全面强化重点产业基础能力;增强企业创新能力,高技术企业持续加大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不仅重视“高精尖”产业的技术先进性,进一步提升关键核心领域专利质量,而且要提高“高精尖”产业的市场成熟度,切实提高“高精尖”产品的产出。

  在提高劳动生产率方面,一是推动科技进步,改变企业产品档次不高、质量不高、品牌含金量不高等问题;二是重视人力资本投资,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等重点领域加大紧缺专业人才培养力度,加强对劳动者的教育培训;三是设计多元化人才激励机制,通过首席专家特聘制度等提高技术人员报酬,充分激发和调动研发人员的创造性。

  在提高资源生产率方面,应着力推动企业兼并重组,发展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提高土地节约使用,合理布局和调整优化重大工业项目建设,降低中间消耗;促进信息技术生产运营全过程的深度应用,通过“智能+”推动先进制造业企业向全要素、全流程、多领域智能协同运营转型。

  在提高环境效率方面,一是探索碳中和实现路径,创建一批碳中和示范企业,鼓励引导科技园区优先利用可再生能源;二是积极推广先进制造技术和清洁生产方式,提高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节能水平;三是利用数字技术进行全过程智慧管控,加快制造业绿色低碳化发展。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贾品荣(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