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人大重阳:中国如何推进国际话语体系变革?
http://www.CRNTT.com   2021-11-05 00:23:28


 
  嘉宾专题研讨环节,于运全分享了对本次报告和国际话语权体系的看法。他认为,构建与自身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或者提升在国际舆论场上的份额、主动权、主导权和影响力,都是大国发展或者崛起的应有之意,它应该是大国雄心的一部分。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致力于中国和世界更好的交流、沟通,也在为中国提升国际传播能力、构建中国的话语和中国叙事做出自己的努力和探索。通过自身的实证研究,他发现,“一带一路”话语已成为现在西方研究中国话语构建时关注的一个焦点,与之相匹配的还有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还有历史上中国提出来的和平发展的道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三个世界的划分。因此,他强调,核心话语构建的路径一定要遵循以下原则:一是要占据道义制高点;二是提出的概念和话语要靠行动支撑。在话语权构建的历史过程中,智库应该发挥独特性的作用,中国要学习他国的优秀经验。

  史安斌就“全球雄心”一词,从国际传播的角度表达了自己的见解。他基于牛津大学学者、中国问题知名专家拉纳·米特提出的“ACGT”模式,解码全球传播中的“中国问题”。他认为,“ACGT”在中国传播方案中代表了一种结合。A是“Authoritarianism”,这是西方学者的观念,中国是威权体制;C是“Consumerism”,中国重商主义,主要是靠商业来打开全球化的大门;G即为王文院长提出的“Global ambitions”,“Consumerism”背后潜藏的全球雄心,与王文院长的报告题目不谋而合;T是“Technology”,这是中国在互联网技术上的领先与实现。此外,他结合时下热点,如《长津湖》、《鱿鱼游戏》、Tiktok和Shein等,表示中国在营造平台媒体方面还有非常大的一个空间和前景。他强调,在真正的全球传播过程中,中国和美国不是对抗的过程,不是中式全球化要去取代美式全球化。包容性全球化是真正把全球化实现一个全球的连通。“全球雄心”不等于“全球野心”,中国要让全球真正实现互联互通的雄心,不是拉纳·米特说的要称霸世界的野心。

  杨新华结合自身在中国网的实践经验,分享了关于如何讲好中国故事的看法。他非常认同王文院长提出的中国要实现话语权弯道超车的宏大目标。他提出,随着中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强大,构建一个面向世界,面向主流的中国话语体系已成为当下的时代命题。话语体系和话语权还不能完全划等号,但它们有正相关性。从话语体系的角度,改革开放以来,在不断开放的国际环境下,中国的话语在不断的发展和丰富,特别是十八大以来对话语创新和话语体系建设的重视也是前所未有的。大量的中国话语,大量的中国关键词进入到了国际舆论空间,成为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和感兴趣的内容。从话语权的角度,中国国际能见度越来越高。但是受新冠疫情的冲击,中美在多个领域的发生冲突,实际上牵制了这种国家形象好转的势头。所以,国际传播能力的建设有一个根本性基础性的问题,就是话语体系建设。话语体系建设和提升中国话语权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顶层设计和战略谋划。从媒体或者智库的具体工作来说,他建议,一是从供求关系的角度来积极地参与中国话语的生产;二是从精准传播的角度去充分运用和优化中国的话语;三是从影响力的角度对中国的评价体系进行调整。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