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精准施策推动城区高质量发展
http://www.CRNTT.com   2021-10-22 09:00:01


  中评社北京10月22日电/城区是高质量发展中深入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加快区域协同发展的重要载体,是迈向新征程中引领新旧动能转换、实现创新发展的核心单元,是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动能引擎。近20年来,中国城区实现了较快速度发展,但仍面临着新旧动能转换动力不足、区域辐射带动作用偏低等问题。在新发展阶段,城区应系统谋划新发展战略,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提升核心竞争力,以更高水平融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带动作用日益显现

  经济日报发表赛迪研究院城市经济研究课题组秦海林、王高翔执笔文章介绍,城区作为中国城镇化率最高、创新资源要素最为集中、管理服务体系最为健全、基础设施最为完善的区域,近20年来经济总量增长了10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三次产业结构均优于全国平均水平,吸纳外资与创造消费能力也不断提升,对经济高质量发展起到了较强的支撑作用。

  中国城区数量与建成区面积实现了快速增长。民政部数据显示,2020年年底中国城区数量达到964个,较2001年提升了18%。伴随着数量的增加,城区建成区面积也显着提高,从2001年的1.8万平方公里扩大到2019年的4.7万平方公里,年均建成区面积扩张超过1000平方公里,成为城市经济扩总量、提质量的重要空间承载。综合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与三次产业结构来看,要素禀赋创新逐步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能,在经济结构上第三产业占据主导地位,在增长动力上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高新技术产业与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推动城区实现更高质量发展。据《中国城市统计年鉴》数据,2019年中国人均城区地区生产总值已达7.7万元,超过同期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0%。从三次产业结构来看,近20年中国城区第一产业比重基本保持稳定,第二产业占比从2001年的49.82%上升至2010年的51.68%,此后逐步下降,2019年为39.62%,呈现出先上升再下降的发展态势。第三产业占比从2001年的49.18%缓慢下降至2010年的47.32%,后快速上升至2019年的59.38%,金融服务、信息技术服务、科技服务、高端制造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快速集聚发展,成为引领城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在城市群都市圈的建设与发展中,中国领先城区在实现创新发展、培育优质市场主体、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城区的发展呈现出三个突出特征。

  从总量分布来看,中国城区呈现“金字塔结构”特征。据《中国城市统计年鉴》数据,2016年至2019年,中国城区地区生产总值的平均增速分别高于全国同期0.3个、0.4个、0.4个和1.9个百分点,在全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引擎与带动作用日益突出。2020年,中国经济总量超过2000亿元的城区达27个,1500亿元至2000亿元的城区15个,1000亿元至1500亿元的城区66个,500亿元至1000亿元的城区85个。其中,规模在3000亿元以上的城区首次突破两位数达12个,直辖市的城区因其较为优异的禀赋条件与要素配置能力,表现更为突出,上海浦东以1.32万亿元领跑全国,北京海淀、朝阳分别以8505亿元、7037亿元位列全国城区第二、第三位。

  从区域布局来看,中国领先城区分布呈现出“东强西弱、南强北弱”特征。全国经济总量超过500亿元的城区中,东部地区有120个,中部、西部地区分别有34个、29个,东北地区仅有10个。从省域分布来看,江苏、广东、浙江领跑全国。经济总量超500亿元的城区中,江苏省、广东省、浙江省分别拥有34个、31个、23个,山东省、四川省、福建省、湖北省位列其后。值得注意的是,河南虽然为中国第5大省域经济体,但经济总量超500亿元的城区数量不足5个,与领先省份差距明显。

  从城市分布来看,“强市强区”相互依存、“中心—副中心”城市城区接续发展。经济发达的城市需要竞争力强的城区进行支撑,而经济强区的发展一定程度上也依赖所在城市吸引的发展要素资源,强市强区初步形成了“相互支撑、共同发展”的依存关系。在经济总量超500亿元的城区中,59%以上的城区分布在“万亿俱乐部”城市中。“中心—副中心”城市城区接续发展也成为城区分布的重要趋势,近年来中国各大城市群、都市圈副中心城市的城区,特别是主城区发展速度较快,在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打造区域建设增长极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20年,经济总量规模首次达到1000亿元的9个城区中,有6个位于都市圈副中心城市。

  发展堵点亟待疏解

  文章分析,今后一段时间,中国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将发生深刻变化,城区正处于转型升级、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城区要素成本高企与新旧动能转换的需求不相适应。进入新发展阶段,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于加快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当前,中国城区特别是中心城区的空间承载能力有限、土地资源稀缺,交通、物流、商务、生活等综合成本偏高,对传统产业的挤出效应加速显现,对新经济增长点的吸引又缺乏足够竞争力的成本比较优势,新旧动能接续转换中“换挡不失速”难度加大,部分城区经济增长失速隐患初现。

  二是城区经济过早、过快“脱实向虚”与实体经济做强做优的导向要求不相适应。制造业是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基石,脱离制造业的经济发展模式存在较大风险。当前中国城区已进入后工业化发展阶段,产业结构加快从资源和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升级演进。应当注意的是,部分城区过分强调服务业发展与制造业腾退,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的比重出现了过早、过快下降的趋势,甚至出现了超常态的跌落,产业空心化问题严重。作为城区经济的“压舱石”与创新发展的“策源地”,制造业占比过早、过快下降势必影响经济长期健康稳定、产业链创新链耦合发展、全要素生产率持续提升,需引起高度重视。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