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沿边地区如何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
http://www.CRNTT.com   2021-10-09 08:13:07


  中评社北京10月9日电/沿边地区是中国对外开放的前沿,是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储备基地和安全生态屏障。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与时俱进提升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战略抉择,也是塑造中国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沿边地区连接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是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重要一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沿边地区发展高度重视,作出强边固防的一系列重大部署,沿边地区经济社会面貌有了很大改观。但与沿海及内地相比,沿边地区整体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仍显滞后。未来一个时期,我们需用活用好“边”的优势,做深做足“边”的文章,推动沿边地区积极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展现新作为。

  共性问题值得关注

  经济日报发表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区域城乡研究室主任王喆文章表示,受多重因素影响,中国沿边地区在城镇体系建设、经济持续发展、产业承接集聚、设施连通完善等方面存在的“短板”较为突出,尤其是一些共性问题需引起重视。

  城镇布局较为分散,区域中心城市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力普遍不强。沿边地区城镇布局分散,行政中心远离边境线和区域中心城市,导致不同地方的经济社会互动联系较弱,区域中心城市对边境口岸的辐射带动作用不突出、不充分。

  内生发展动力不足,硬环境和软环境存在诸多弱项。沿边地区水电路网、教育、医疗保障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建设资金不足、发展基础薄弱。特别是产业发展动力不足,工业产业链条短、集约化程度低,优势资源深度开发不够,缺乏高附加值产品。专业技术人才较为缺乏,推动发展的智力支撑较弱,在规划、技术标准等方面的对接上也存在诸多问题。

  口岸商贸合作层次不高,呈现出“过路经济”和“通道经济”的特点。沿边地区的贸易结构仍以初级资源产品、初级农产品为主,偏低的落地加工率难以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向“口岸经济”“产业经济”转型升级的趋势尚不显着。

  对外开放载体平台种类多,定位模糊、同质化发展的现象明显。沿边地区对外开放平台种类众多,除了一些地方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外,还建设有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综合保税区、边境经济合作区、边民互市贸易区、跨境经济合作区等。这些平台大多存在一定程度的同质化竞争问题,未能很好地实现错位发展、协调发展、有机融合,其政策功能和产业集聚作用也未得到充分发挥。

  扶持政策碎片化特征明显,部分政策滞后、可操作性弱的问题比较突出。支持沿边地区发展相关政策的系统性、针对性和有效性有待提高,有必要进一步优化政策设计,重点在形成上下贯通、协同联动的政策合力上下功夫。

  把握发展的主要思路

  文章认为,总体来看,沿边地区更好发展虽面临诸多困难,但也正处于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积极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对沿边地区的发展提出更高要求。未来,应充分发挥沿边地区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重要功能,特别是把握好推动发展的三方面主要思路。

  第一,坚持开放与发展双轮驱动。应进一步释放沿边地区的地缘和资源优势,突出发展壮大特色产业,打造沿边特色产业经济带。充分发掘开放潜力,继续深化与周边国家、地区在生态环保、国际产能、基础设施等领域的务实合作,大力发展泛口岸经济,以更大范围、更高层次的高水平开放推动沿边地区高质量发展。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