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当经济下行遭遇疫情持续冲击
http://www.CRNTT.com   2021-09-25 08:24:48


  中评社北京9月25日电/2018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经济运行稳中有变、变中有忧,外部环境复杂严峻,经济面临下行压力。2019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指出,中国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问题相互交织,“三期叠加”影响持续深化,经济下行压力加大。

  新冠疫情加重了已有的经济下行压力

第一财经日报发表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文章表示,去年初,新冠疫情不期而至并演变成全球大流行,各国经济重启受阻、经济复苏分化。中国虽然去年3月底就基本阻断了疫情本土传播途径,之后进入疫情防控常态化,但迄今仍受到疫情困扰,疫情防控措施间歇性收紧,继续影响经济社会活动的正常化。这令疫后中国经济修复喜忧参半,一方面经济持续稳定复苏,稳中有进、稳中加固;另一方面经济复苏不均衡、基础不牢固。
  根据最新统计数据,工业生产在出口强劲增长的推动下,继续维持复苏动能,投资恢复总体偏弱,但民间和制造业投资增长动能进一步增强。6月份以来,国内疫情多点散发,居民出行减少,抑制服务业和消费修复。

  随着基数效应消退,今年中国经济增速前高后低在预料之中。但受疫情汛情、限产限电等因素综合影响,三季度经济运行开局不利。9月份福建地区新发疫情,加之四季度秋冬季疫情步入高发期,令今年剩余时间经济复苏前景更加不容乐观。鉴于疫情前中国经济增长已转为服务业和消费主导,这可能进一步拖累下半年乃至明年经济增长。

  7月份以来,中国政府多次强调,要做好宏观政策跨周期调节,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统筹做好今明两年宏观政策衔接,统筹今年下半年和明年经济运行,着力保持在合理区间。近期,跨周期调节再度引起市场热议。那么,跨周期调节下的稳增长与以往会有何不同呢?我们或可以从疫情暴发前的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对此更好加以理解。

  近年来中国稳增长的宏观政策选择

  文章称,每年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最高规格会议,定调来年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和重点任务。重温2018和201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有助于我们更好理解当年中国稳增长的宏观政策思路。

  如前所述,2018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经济面临下行压力。为此,会议明确提出,宏观政策要强化逆周期调节,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其中,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结构性政策要强化体制机制建设,坚持向改革要动力,社会政策要强化兜底保障功能,实施就业优先政策。会议还指出,要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工作,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可见,当时提出强化逆周期调节时并没有忽视防风险工作,而是继续将稳增长与防风险相提并论。

  2019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总结“十三五”时期经济工作的“四个重要认识”时强调:必须科学稳健把握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增强微观主体活力,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贯穿于宏观调控全过程;必须从系统论出发优化经济治理方式,加强全局观念,在多重目标中寻求动态平衡;必须善于通过改革破除发展面临的体制机制障碍,激活蛰伏的发展潜能;必须强化风险意识,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这在强调稳增长与防风险并重、多目标动态平衡的同时,突出了改革比刺激更重要的宏观调控理念。因此,尽管判断经济形势更为严峻,会议依然强调要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会议指出,实现2020年预期目标,要坚持稳字当头,坚持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政策框架。要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持续用力。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冲击,去年4月份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以更大的宏观政策力度对冲疫情影响,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即便如此,财政货币政策均保持了较大克制。到去年底,中国社科院测算的中国宏观杠杆率为270.1%,较上年底上升23.6个百分点,低于2009年的上升31.8个百分点。这无疑是充分汲取了2008年危机应对的教训,较好实现了稳增长与防风险的均衡。今年上半年,随著名义经济增速快速反弹,可比口径的宏观杠杆率回落了4.7个百分点。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