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从经济视角理解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
http://www.CRNTT.com   2021-08-26 08:23:14


 
  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文章强调,国家强,经济体系必须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这是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出发,顺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新要求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只有形成现代化经济体系,才能更好顺应现代化发展潮流和赢得国际竞争主动,也才能为其他领域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可以说,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走好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必然要求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将“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作为2035年远景目标的重要内容,由此可见一斑。

  经济体系是指由社会经济活动各个环节、各个层面、各个领域的相互关系和内在联系构成的有机整体。一个国家经济体系的性质,是由这个国家的基本经济制度的性质决定的。中国经济体系在所有制结构上,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在分配制度上,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在经济体制上,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中国的现代化经济体系与西方现代化经济体系有着本质区别。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我们建设的现代化经济体系,要借鉴发达国家有益做法,更要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

  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需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需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需通过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改革、提升市场环境和质量、提升市场监管水平,打造高标准市场体系;需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不断增强中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

  积极推进城乡协调发展

  文章分析,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现代化。世界上不同国家探索现代化道路有一个共同的经验教训,就是凡是处理不好工农城乡关系的国家,其现代化进程都会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必然包括农业农村现代化。当前,中国发展最大的不平衡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最大的不充分是农村发展不充分。我们需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如果在现代化进程中把农村4亿多人落下,“到头来‘一边是繁荣的城市、一边是凋敝的农村’,这不符合我们党的执政宗旨,也不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需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这个总要求既体现了农村“物”的现代化,也体现了“人”的现代化,还体现了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主要方向包括:加快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建立健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体制机制、加快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立推进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等。

  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文章认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在“七一”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同时提出“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的重要要求。

  当今世界,一些国家实现了其所谓的现代化,但这些国家或存在城乡分割,或存在两极分化。与其不同,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当前,中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一项长期任务。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我们必须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脚踏实地,久久为功,向着这个目标更加积极有为地去努力奋斗。我们既要按照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循序渐进,统筹考虑需要和可能,自觉主动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等问题,又要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统筹做好就业、收入分配、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社会保障等各方面工作,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还要看到,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需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