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文化名片“火出圈”
http://www.CRNTT.com   2021-07-08 11:26:26


 
  1927年4月,濮阳第一个中共基层组织——中共南乐县佛善村党支部诞生,标志着我党的火种较早在濮阳大地上传播生根。

  抗日战争后期,清丰县双庙乡单拐村成为冀鲁豫边区政治、军事指挥中心:1944年9月,中共中央冀鲁豫分局、冀鲁豫军区司令部迁至单拐村;1945年9月,冀鲁豫军区兵工一厂在单拐诞生,随后制造出我军兵工史上第一门大炮。

  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中国人民解放军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12万人,在以台前孙口为中心渡口的300里河段上强渡黄河,继而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解放战争战略进攻的序幕。

  1948年3月,陈毅、粟裕率领华东野战军机关和一、四、六纵队全体指战员,由黄河南移驻到濮阳地区休整,开展以“三查三整”为主要内容的新式整军运动;5月,朱德代表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亲临濮阳视察动员……

  如何用好用活身边的党史,讲好讲活初心故事?濮阳编制实施红色文化保护传承弘扬专项规划,建设一批红色基地:冀鲁豫边区革命根据地旧址纪念馆,利用传统民居保留红色遗址,战士们曾在这里用过的水桶、背过的行军米袋还是旧模样;曾有“华北小延安”美誉的冀鲁豫边区颜村铺革命旧址,距离范县县城仅有几公里远,修复工作展开的同时,昔日红色圣地已蝶变为今朝脱贫热土;刘邓大军强渡黄河的渡口被群众亲切地称为“将军渡”,将军渡黄河游览区已打造为豫北红色旅游新名片。

  “冀鲁豫军区迁到单拐后,副司令员杨勇住进村民陈合修家里。这一年冬天,杨勇在院里打扫积雪时,突然发现陈合修穿着一双露着脚趾头的单布鞋。杨勇立马把自己的一双军用棉鞋拿出来,交到陈合修手里……”冀鲁豫边区革命根据地旧址纪念馆讲解员刘莹莹细心打磨“老故事”,将宣讲送到田间地头,送进机关学校。她说:“用心用情用力,身边的党史学习教育一定能深入人心。”

  以文塑城,以文铸魂。文化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中,让濮阳绽放出别样芳华。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