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如何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
http://www.CRNTT.com   2021-07-08 08:43:34


 
  李艶:我国已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制造业大国,制造业发展质量水平不断提高,但与领先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一是创新能力不强,核心关键技术受制于人。二是供给体系质量不高,优质高端产品有效供给不足,难以满足高品质消费需求。三是制造业附加值不高,经济效益不优。四是能源资源利用效率不高,环境承载压力大。近年来我国制造业单位增加值能耗总体呈下降趋势,然而横向比较看,我国制造业能源效率仍不够高。

  秦海林:总体上看,我国制造业规模优势明显,但在品牌建设、研发设计、精密制造等方面没有核心竞争优势,缺乏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突出,高端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处于中低端地位,产业集群协同发展水平不高。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推动下,发达国家加快推行“再工业化”,新兴市场国家加快工业化进程,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面临的竞争日趋激烈。具体面临的矛盾和问题如下:

  一是制造业规模大与产业国际竞争力不强的矛盾。制造业发展总体质量不高,产业基础能力较弱,关键核心技术、高端装备和关键零部件自我供给能力不高;产业国际竞争力不强,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处于中低端地位。二是制造业链条全与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不高的矛盾。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不高已经成为制约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产业链与创新链缺乏有效协同,基础研究和产业化应用严重脱节;产业链技术自主性及安全性、稳定性不足,高技术产业供应链风险较大。三是制造业中小企业多与世界级引领型企业少的矛盾。大企业对中小企业辐射带动作用有待进一步加强。

  古堂生:目前,我国在制造业企业规模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但制造业整体水平同欧美日等国家相比存在明显差距。从客户需求来看,随着国内消费空间不断扩大、消费要求不断提升,如何根据客户需求,实现多品种小批量的柔性化生产制造成为制造业的重要课题。

  从企业“软实力”建设来看,要成为制造强国,还需要以行业、企业、企业家、员工为“经”完善制造业文化体系框架,以物质、精神、组织、行为、环境为“纬”构筑制造文化实体,形成中国制造业独有的制造精神、经营哲学、从业规范、价值观念和行业风貌,构建中国特色的先进制造业文化。

  完善政策体系

  创新科技培育人才

  主持人:为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增强制造业竞争优势,政策上如何为企业提供支持?

  李艶:要继续加大体制机制改革力度,完善高水平市场经济体制,充分激发市场主体创造性和能动性。一是大力支持产业链创新,做好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聚焦少数关键领域,实施好“揭榜挂帅”等制度,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促进强链补链升链。二是研究制定更好支持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政策,以数字化全面提升研发设计、生产管理和资源利用效能,全面推动制造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三是促进生产性服务要素与制造业的资源整合、政策融通与空间集聚发展,促进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型,以价值升级对冲成本上升和成本敏感型环节外迁压力。四是以体制机制改革为驱动力营造有利于制造业竞争力提升的高质量营商环境。持续深化制造业减税降费和降成本改革。着力构建产业友好型金融体系,更好服务制造业和实体经济部门。

  李鹏飞:政府要以“强创新、促投资、稳外资、育人才”为重点,不断完善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体系。第一,以科技自立自强支撑制造强国建设,有效破解技术创新特别是数字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对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约束。瞄准未来产业竞争制高点,统筹产学研各方力量,推动基础科学研究,建设协同创新平台,在突破“卡脖子”技术的同时,努力在部分关键领域实现技术领先,变被动防御为主动布局。

  第二,通过稳定预期提振投资,特别是民间投资,进一步强化统筹协调,增强不同类别经济政策之间的协调性,减少影响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的政策不确定性因素。

  第三,要突出重点稳外资。以欧美制造业龙头企业为重点,制定实施引进制造业外资重大项目激励办法,充分调动地方积极性、创造性吸引更多的外资龙头企业到我国投资兴业。

  第四,要创新机制育人才。进一步完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充分考虑人才培养周期和产业技术创新不确定性等因素,既要立足当前,以“新工科”建设为抓手,满足高端制造对高素质人才的迫切需求;又要着眼长远,加强数学、物理等基础学科的投入,为提升中国制造业的原始创新能力奠定基础。高度重视高技能工人和一般产业工人通用技能提升。

  秦海林:一是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放开投资项目审批,加快改革工业产品许可证制度,清理行政垄断和地方保护的各种做法和规定,优化环保、消防、税务、市场监管等执法方式,最大限度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深化要素价格、投融资、财税、金融等重点领域体制改革,落实好更大规模减税降费的各项措施。

  二是持续加大新型基础设施的建设投资,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支撑。“十四五”时期,制造业发展将呈现绿色化、智能化、服务化和定制化趋势,政府应该出台鼓励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示范工程,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步伐。

  三是建设世界级产业集群,重视产业链供应链区域协同发展。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建设是一项全面、系统工程,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协调好城市群对外开放与对内开放合作的关系,畅通产业循环、市场循环和经济社会循环,建立更好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流通体系,形成以城市群为引领、城市群和都市圈融合发展的新格局,建设世界级产业集群,打造协同高效的产业链供应链生态体系。

  四是全面开放一般制造业,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国际合作。抓住共建“一带一路”、中欧全面投资协议等跨区域合作发展机遇,发挥好比较优势,围绕产业链供应链短板和弱项,深化国际产能合作,扩大双向贸易和投资往来,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高效联动、相互促进,吸引更多外资高端制造业项目落地,吸引更多外资企业和人才来华发展。

  古堂生:一是加大智能制造专项资金支持力度。在现有资金支持和税收减免福利政策基础上,对装备制造等影响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给予更大力度的技改资金支持,帮助传统制造类企业尽快完成生产线和设备升级改造,加快提升智能化和信息化水平。二是支持企业搭建国家级研发平台。在研发资金、建设用地、人才引进等方面给予企业更大支持力度,帮助企业搭建国家级研发平台,进一步落实国家科技创新重大战略任务部署,突破关键技术“卡脖子”难题。三是加强制造业复合高端人才引进。建立健全高层次人才引留政策体系,制定出台相关配套政策并明确一系列优惠待遇,为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智力支撑。

  来源:经济日报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