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百炼成钢:中国工业创造世界瞩目奇迹
http://www.CRNTT.com   2021-07-01 08:21:05


中国工业为中华民族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飞跃做出了巨大贡献。
  中评社北京7月1日电/2020年,中国工业增加值达到31.3万亿元(约合4.5万亿美元),约是美国的1.5倍(据统计,美国2019年工业增加值约为3.02万亿美元),接近美国、德国、日本三国工业增加值总和。

  新京报发表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郭朝先文章表示,曾经的“超英赶美”梦想早已成为现实,世界制造业的中心已经转移到中国。

  在500种主要工业品中,中国有220多种产量位居全球第一,不少产品产量甚至占到全世界的一半以上,世界230多个国家和地区都能见到“中国制造”的身影,中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

  中国工业为中华民族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飞跃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中国人民凭着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闯劲,凭着一股滴水穿石的韧劲,建立起了门类齐全的现代工业体系,实现了由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国成长为世界第一工业制造大国的历史性转变,创造了波澜壮阔、世界瞩目的工业奇迹。

  旧中国留下的工业底子:几乎“一穷二白”

  文章介绍,100多年前,尽管经过洋务运动,中国近代工业已经萌芽,但在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工业几乎是“一穷二白”。

  新中国成立前,由于长期战乱,工业基础十分薄弱,工业企业设备简陋、技术落后,只能生产少量粗加工产品。工业部门残缺不全,只有采矿业、纺织业和简单的加工业。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曾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这就是旧中国留下来的工业底子的真实写照。

  中国工业真正起步是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

  毛泽东1956年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当时的国情,“一为‘穷’,二为‘白’。‘穷’就是没有多少工业,农业也不发达。‘白’就是一张白纸,文化水平、科学水平都不高。”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对当时的工业发展水平深感忧虑,深刻认识到,一定要实现工业化,否则中华民族就有被开除“球籍”的危险。

  计划经济时期:初步建立起相对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文章称,建国初期,中国工业基础特别是重工业基础十分薄弱,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比不到10%,主要生产纱、布、火柴、肥皂、面粉等为数甚少的日用生活消费品,钢产量只有15.8万吨,十种常用有色金属产量仅有1.33万吨。

  为改变这种“一穷二白”的状况,党和政府从“一五”时期开始就将有限的资源,重点投向工业部门。

  “一五”时期,通过建设苏联援建的156个工业项目,为此后工业化发展奠定了初步基础。

  在最后投入施工的150个项目中,包括民用企业106个,国防企业44个。在106个民用企业中,除50个布置在东北地区外,其余绝大多数布置在中西部地区,其中中部地区29个,西部地区21个;44个国防企业,除有些造船厂必须摆在海边外、布置在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有35个。

  从1953年开始实施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到1978年改革开放之前,这段传统计划经济时期中国编制实施了5个“五年计划”。

  这些“五年计划”在编制与实施理念上,强调通过政府计划指令性方式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与国民经济体系。

  总体而言,这几个“五年计划”对于推进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和实现四个现代化,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明确指出,我们取得的主要成就之一就是“在工业建设中取得重大成就,逐步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即是对这些“五年计划”实施所取得成绩的肯定。

  这一时期,强调重工业优先发展,国防科技也得到较快发展,标志性事件就是成功研制出“两弹一星”。

  1960年11月5日,中国人自己制造的第一枚导弹发射成功;1964年10月16日15时,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中国成为第五个有原子弹的国家;1967年6月17日上午8时,中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1970年4月24日21时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中国成为第五个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

  “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奠定了中国国防安全体系的基石。

  改革开放时期:从量的扩张到质的提升

  文章指出,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由此,在工业发展布局和政策上也做出了相应的调整。

  一是在工业布局上进行调整,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沿海地区工业由此快速发展起来了。

  二是大力发展民生相关的轻纺工业。这也是中国融入全球生产体系中发挥劳动力资源比较优势的必然要求。

  针对计划经济时期重工业超前发展,轻工业发展缓慢,老百姓生活困难、吃穿用等日常生活需求难以满足的现实,1981年陈云同志提出“一要吃饭,二要建设”。

  这实际上是正确处理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积累与消费,生活与生产,农业、轻工业、重工业之间关系的指导思想。

  三是大力发展乡镇企业、个体私营经济,大力引进外资,发展“三资企业”,此后,“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逐步确立,为各类所有制性质的工业企业发展提供了制度保证。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制造强国战略,中国工业不仅在量上获得极大的扩张,同时,工业发展的质量也得到了显着提高。

  工业快速增长,中国工业总量世界第一。以不变价格计算,1978-2019年,中国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5%,快于同期GDP年均增长1.1个百分点。

  从工业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来看,1978-2019年的40余年的时间里,其中有17年工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超过50%,另有14年贡献率介于40%~50%之间。
据世界银行数据显示,按现价美元测算,2010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首次超过美国,成为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自此以后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一。

  工业生产能力迅猛增长,主要产品产量居世界前列。改革开放以来,主要产品的生产能力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很多产品生产从无到有、从少到多蓬勃发展起来,市场实现了从短缺到丰裕的巨大转变。

  相较改革开放初期,一些产品如家用电冰箱、集成电路等增长了千倍以上,另外一些产品如空调、洗衣机、彩电、电脑、手机等则增长了万倍以上,即使一些产品如钢材、水泥等仅增长20多倍,也意味着年均8%以上的增长率。

  据轻工联合会资料显示,如今中国钟表、自行车、缝纫机、电池、啤酒、家具、塑料加工机械等100多种轻工产品的产量居世界第一。

  手机、计算机和彩电等产品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比重在70%-90%之间。汽车、空调、冰箱、彩电、洗衣机、微型计算机、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一大批产品产量连续多年蝉联世界第一。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