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河南纪检干部传承弘扬红旗渠精神
http://www.CRNTT.com   2021-06-01 08:27:17


河南省纪委监委组织纪检监察干部走进红旗渠纪念馆,感受共产党领导下的林县人民修建红旗渠的伟大奇迹。(图片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中评社北京6月1日电/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报道,“劈开太行山,漳河穿山来,林县人民多壮志,誓把河山重安排。”5月20日晚,河南省红旗渠廉政教育学院里歌声嘹亮。当电影《红旗渠》的主题歌响起,有力的旋律把现场观众带回到上世纪60年代,河南省林县(今林州)人民在悬崖峭壁上建成举世闻名“人工天河”的场景仿佛再现。

  历史上长期困扰林县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关键问题就是缺水,可谓“吃水贵如油,十年九不收”。1959年,林县又遇到了前所未有的乾旱,境内的4条河流都断流干涸了。为了彻底解决林县人民祖祖辈辈乾旱缺水的现状,林县县委把寻水的目光移向了林县境外,想到了水源丰富的浊漳河。当年10月10日,林县县委召开会议作决定把浊漳河的水引到林县来,并发出“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号召。

  1960年2月,在全县只有150亩耕地、300万元储备金、28名水利技术人员的艰难条件下,县委“一班人”带领人民以“蓝天白云做棉被,大地荒草当绒毡”,历时近十年,共削平了1250座山头,架设151座渡槽,开凿211个隧洞,修建各种建筑物12408座,挖砌土石达2225万立方米,引漳入林,建成了总干渠全长70.6公里的红旗渠,形成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

  歌曲《定叫山河换新装》中的“劈”“穿”二字背后,是党员干部带领勤劳勇敢的30万当地人民,苦战10个春秋,靠着一锤、一铲、两只手,在太行山悬崖峭壁上写就的世界奇迹。

  “据计算,如把挖砌的土石垒筑成高2米,宽3米的墙,可纵贯祖国南北,绕行北京,把广州与哈尔滨连接起来。”5月18日,在红旗渠廉政教育学院,红旗渠精神研究会副秘书长、林州市副市长李蕾,为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市及其乡镇四级纪检监察干部讲授《红旗渠精神及其时代价值》时说道。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