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双循环” 新发展格局下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http://www.CRNTT.com   2021-05-14 08:05:33


  中评社北京5月14日电/“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在中国面临国际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形势下,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要战略决策。“双循环”的要义在于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这一点恰好符合当前国际产业链供应链转向区域化和本地化的发展变化趋势。凭借自身在经济规模、对外联系、产业布局等方面的优势,粤港澳大湾区已具备依循“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总体要求,打造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枢纽和展示窗口的发展基础和制度条件。

  一、国际环境的变化与中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

  深圳特区报发表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副研究员金凯文章表示,当今世界正经历着新一轮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所引发的一系列变化不仅体现在大国之间的地缘政治关系方面,也体现在现存的国际经济体系面临冲击、国家间经贸活动受到严重影响、各国人员的往来遭遇种种限制等诸多方面。个别西方大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往往冠以“国家安全”与意识形态斗争的借口,对中国的高科技产业实施定点与定向的战略战术打击,重点就在于限制中国高科技制造业的长远发展,压制中国整体工业体系在国际产业链供应链中的提升,并意图缩短甚至关闭中国高质量发展特别是重点产业领域转型升级的战略窗口期。在这样的国际环境下,中国产业链供应链在核心技术的研发与持有、专业人才的培养与储备以及产业链供应链生态圈的共生发展等多个方面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从根本上说,即便工业体系的部门分类再齐全、各产业规模再庞大,只要关键核心技术长期受制于人,就无法从根本上改变在国际产业链供应链中长期处于中低端位置的被动局面。高端人才的培养与储备在受到国内的体制机制、政策措施、就业环境等一些复杂因素影响的同时,也受到流动不畅特别是所谓“国家安全审查”等国际环境变化的一些直接和间接因素的影响。在这样的局面下,作为国家经济活动畅顺进行和工业体系稳固发展的重要保障,健全的产业链供应链生态圈的构建就难免受到限制。因此,在当前国际环境出现重大而深刻变化的情况下,确保中国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与稳定是我们必须长期关注的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重要工作。

  若从中国国民经济长远健康发展的角度看,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与稳定更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基石。近年来,西方国家对中国工业体系特别是高科技产业进行重点打击与极限施压,而新冠肺炎疫情对世界经济贸易与生产活动也造成了巨大的冲击。这些都更加凸显出在稳定并扩大国内大循环基础上,确保中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与稳定的战略意义。

  二、“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对中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重要意义

  文章介绍,2020年5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首次发出了“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号召,并对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党中央为号召积极主动应对国际环境出现新的一系列深刻变化而推出的一项顶层制度设计,也是解决当前中国面临的若干发展问题的总体方案,同时也是确保中国供应链安全、实现长足发展的具体路径。从国内、国际循环二者之间的关系看,国内大循环是基础,国际循环是国内大循环的延伸。结合当前国际形势的变化,不难得出结论,“新发展格局”的要义在于推动实现国内国际循环的“良性互动”。也就是说,鉴于国际产业链供应链可能持续存在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中国的经济活动不再过度依赖国际市场的供需关系,而将更加注重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并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为此,推动国内产业链供应链的优化升级,进一步拉动内需,进而推动形成国内统一大市场,就显得尤为重要。

  要实现这一切,就离不开制度的创新和改革的进一步深化。2021年2月19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明确提出,要围绕畅通经济循环深化改革,在完善公平竞争制度、加强产权和知识产权保护、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建设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等方面推出更有针对性的改革举措,以促进各项改革融会贯通、系统集成。这就为“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目标指出了一个基本方针和依循路径。

  可见,“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即是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构建中国稳定与安全的产业链供应链的背景蓝图,也是确保实现中国产业链供应链不断升级的制度与机制保障。在国际环境日益复杂,国际贸易体系出现诸多不稳定因素的形势下,只有以内为主、内外兼顾,才能积极主动应对各种不利因素的干扰,不断地推动中国产业链供应链的优化升级,摆脱频频“被限制”“被制裁”“被清单”的不利局面。

  三、“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与产业链供应链安全

  文章分析,“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本质要求,并不是关闭国门、停止参与国际循环,而是坚持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通过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以更高质量、更高效率的国内大循环为基础,通过不断深化改革开放来促进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良性互动与优质联通。

  从工业基础和贸易规模看,粤港澳大湾区域内工业门类齐全、贸易规模稳步增长。值得注意的是,自2015年一般贸易总额首次超过加工贸易以来,广东省的一般贸易总额占进出口总额比例呈现逐年上升趋势。至2020年,广东省的一般贸易总额在进出口总值中的占比达到51.2%,已大幅超过其他加工类贸易总额。这也反映出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腹地,广东省在产业链供应链的结构调整与优化组合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若从整体和各自发展优势以及域内城市的差异化定位看,粤港澳大湾区也已具备依循“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总体要求,打造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枢纽和展示窗口的发展基础和制度条件。

  首先,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自香港与澳门回归祖国,粤港澳的区域合作不断深入,区域产业协同发展,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已经具备建成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的基础条件。粤港澳大湾区总面积5.6万平方公里,依照2020年数据统计总人口约7000万人,生产总值合计超过11万亿元人民币,约占全国GDP生产总值的七分之一。正是基于大湾区不断增强的经济实力和区域优势,《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对大湾区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明确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培育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支持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瞄准国际先进标准提高产业发展水平,促进产业优势互补、紧密协作、联动发展,培育若干世界级产业集群。不难看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针对粤港澳大湾区提出的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的要求,反映出粤港澳大湾区在联通国内与国际产业体系、参与国际竞争当中应当且完全可以发挥出重要作用。

  其次,粤港澳大湾区各个城市的独特优势,有利于在相互竞争与协同发展的环境中,形成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枢纽和展示窗口。比较大湾区九市二区各自的优势与定位:香港作为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和国际航空枢纽,将推动金融、商贸、物流、专业服务等向高端高增值方向发展,进而打造更具竞争力的国际大都会;澳门作为世界旅游休闲中心、中国与葡语国家商贸合作平台,将打造多元文化交流的合作基地;广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和综合性门户城市,将全面增强国际商贸中心、综合交通枢纽功能,培育提升科技教育文化中心功能,着力建设国际大都市;深圳作为经济特区、全国性经济中心城市和国家创新型城市,将加快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城市,努力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创新创意之都。其他地市也都有着各自的特色和优势。可以看出,粤港澳大湾区中心城市不仅是区域内各具特色的经济活动中心,也是该区域乃至全国联通世界的重要渠道和展示窗口。

  再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在确保中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与稳定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仅从被美国商务部产业与安全局列入《出口管制实体清单》的中国大陆实体首要注册地址的地理分布来看,有两个地区相对较为突出:北京和广东。如果北京较为突出是因为科研院所和政策制定机构相对集中于此,那么显然高科技制造业相对集中的广东就成为美方重点关注的区域。此外,也有大批注册于香港的高科技企业被列入美方实体清单。而从特朗普政府时期美国对华贸易战的典型战略意图和战术手段看,美方关注珠三角地区的意图,显然包括重点打击该地区在高科技产业方面实现的飞跃成长,以及通过极限施压来锁定中国企业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体系中所处的相对不利位置。也正因为如此,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发展与中国高科技制造业的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可谓是紧密相关。

  当前,全球贸易结构出现一系列新变化,制造业特别是高科技先进制造业出现回流的趋势,产业链供应链区域化本土化的迹象日益明显,而仍未缓解的新冠肺炎疫情也为全球商品和物资的流通带来了更高的成本和种种限制。在这样的局面下,各主要经济体势必都将自发地推出一系列政策调整措施,进而可能引发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深度变革,而其特点之一很可能就是用分布空间的压缩来抵消相互依赖所带来的风险成本。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2021年2月14日,美国总统拜登发布行政命令,要求审查美国半导体制造及封装、高容量电池、稀有金属及稀土等战略物资、药品等产业领域的供应链风险。用这份行政命令当中的一句相当简洁而明确的话概括,拜登政府此举的目的在于突出强调:美国需要有弹性的、多样化和安全的供应链来确保美国的经济繁荣与国家安全。

可见,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与稳定不仅是产业发展的需要,更是国民经济长期繁荣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需要。从这个意义上讲,“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基于对世界政治经济形势的最新判断所作出的符合中国实际情况的战略选择。当然,我们也要客观冷静地认识到,即便是经济实力雄厚、高科技制造业较为集中的粤港澳大湾区,其产业结构和参与国际经济与贸易活动的方式也仍未完全摆脱“两头在外”的被动模式,其中核心技术、关键零部件、高端专业人才等诸多方面仍受制于人。因此,如何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将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当中的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任务。从国内大循环的角度看,粤港澳大湾区需在自身区域优势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并推动产业链供应链的区域化和本地化进程。从国际循环的角度看,粤港澳大湾区也需在持续深度参与国际循环的同时,继续扮演好国内、国际双循环之间联通渠道的角色,并以“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的面貌成为中国高质量发展向世界进行展示的窗口。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