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 
“中等收入陷阱”与中国的进路
http://www.CRNTT.com   2021-04-24 14:53:48


 
  根据世界银行不同年份的收入水平标准,日本1978年人均GNI达到7330美元,当时就已经步入高收入国家行列,之后其经济保持快速增长,到1997年金融危机,其发展才慢慢放缓。新加坡经济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保持快速的增长。1970年新加坡人均GNI仅960美元,到1987年就已进入当时的高收入经济体行列,1989年人均GNI达到10300美元。韩国经济发展比日本和新加坡发展稍晚,但于1992年人均GNI达到7700美元,进入当时的高收入经济体行列,1995年达10800美元。

  相比日本、新加坡和韩国,马来西亚、泰国、印尼和菲律宾这四个东南亚国家则不同程度上落入了中等收入陷阱。

  四国中经济条件最好的马来西亚,早在1973年就已经进入中等收入经济体行列,其人均GNI为600美元。但进入八十年代,其经济增速迅速下降,2014年人均GNI达到10660美元(当年高收入经济体标准是人均GNI高于12375美元)。泰国、印尼和菲律宾三国的人均GNI在七八十年代均达到四五百美元,到2014年增加到三千至五千美元不等。

  集美大学财经学院副教授姜文辉对上述过程的总结是,日本、韩国和新加坡在跨入中等收入经济体行列后,通过技术创新与科技进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使国内产业从资本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换,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升级,从而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而马来西亚、泰国、印尼和菲律宾则在迈入中等收入经济体行列后,科技创新能力不足,不能及时从以要素驱动为主的经济增长转向以创新驱动为主的增长,从而导致产业升级困难,先后落入中等收入陷阱。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