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遣唐日本留学生与海上唐诗之路
http://www.CRNTT.com   2021-03-30 09:24:40


图片来源:新华社
  中评社北京3月30日电/据光明日报报道,中日诗路,在海上唐诗之路中占有重要位置。隋唐之前,主要是移民给日本带去中国文化。到隋唐,则主要是日本派使前来,如自7世纪初始,日本4次正式派遣隋使。日本舒明天皇二年(630)至宽平六年(894)二百多年间,共派遣唐使19次,其中成行并到达长安的有13次。与遣唐使随行的留学生、学问僧,为中日海上唐诗之路作出了重要贡献。

  据日本木宫泰彦《日中文化交流史》作表列举姓名,留唐学生149名,大部分是学问僧。其实,使团其他成员,包括遣唐大使、副使、判官、录事,大使之上的执节使或押使,以及随行的医师、阴阳师、画师、史生、卜部(卜筮者)、音乐长、音声生、玉生、锻生、铸生、细工生(手艺师),也积极学习唐代科学文化。如押使多治比县就曾从四门助教赵玄默学习经书,准判官藤原贞敏从上都刘二郎学琵琶,遣唐医师兼医请益菅原梶入唐钻研医术。经史、佛教、医术、天文、军事、音乐,使团成员来唐几乎无所不学,当然也有文学交流。他们是整体地学唐,将唐诗之路扩展为综合的文化之路。就留唐学生和学问僧而言,著名的有空海、最澄、圆仁、圆珍、常晓、圆行、惠运、宗睿等“入唐八家”,此外还有圆载、阿倍仲麻吕即晁衡(或称朝衡)、吉备真备、橘逸势、菅原梶成等。从这些人的行迹,也可以窥见中日海上唐诗之路的面貌。

  来往路线,唐以前主要通过朝鲜半岛。遣唐使则乘船从海上,由日本难波的三津浦出发,西经濑户内海至筑紫的大津浦。由此前往中国,八世纪之前,主要走北路,由大津浦经壹岐、对马,沿朝鲜半岛西海岸北上,横渡渤海湾口,抵山东半岛登州一带。701年以后,则多走南路,从大津浦启航后,沿筑紫西海岸南下,横渡中国东海,到达扬子江口。这是名副其实的“海上唐诗之路”,而海上有数不尽的艰难凶险,特别是南行海路。夏日曝晒自不必说,遇风暴常要漂流数月,沿途还有海盗,遇难而死是常有之事。

  吉备真备于734年随第九次遣唐使回国,途遇风暴,船队失散。一条船失踪,两条船第二年第三年才辗转回日,还有一条船漂泊到昆仑国(今越南),一百多名船员,或被当地贼寇所杀,或染病而死,只有4人脱险。晁衡回国,也因遇风暴船破漂流到安南(今越南),全船180多人被当地贼寇袭杀后,所剩也不过10余人,以至好友李白误以为晁衡已遇难。804年,空海随第十七次遣唐使入唐,“忘身衔命,冒死入海”,“暴雨穿帆,戕风折舵”,在海上漂泊34个昼夜,始至福州。同行最澄的另一船,经历50多天海上险难,漂流到明州。第十八次遣唐使于837年启航,四舶651人,启航后遭遇风暴,第三舶140人仅20余人生还,其余只好返港,次年再次出海,又遇逆风,返港后再次出发,历尽千辛万苦才抵达中国。有人统计,派出的遣唐使船,有四分之一遇风浪而沉于海底。不少人因此借故躲避出行,而留学僧、留学生却是积极争取入唐。空海是上书自请入唐。圆珍未能随从遣唐使,则来回均乘商船渡海。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