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甘肃嘉峪关:农民文保员见证中国文保之变
http://www.CRNTT.com   2021-03-21 10:00:38


  中评社香港3月21日电/夕阳下,戈壁滩上一个身影斜长。48岁的业余文保员吕刚正在辖区里巡查,他周边的戈壁滩下,埋藏着1460余座魏晋时期的古墓葬。

  国家文物局普查数据显示,中国现有76.7万处不可移动文物。文物保护工作者星散在广袤大地,是田野文物最基层的守护者,而像吕刚一样的业余文保员,是这支队伍重要的补充力量。

  新华社报道,吕刚的家在甘肃省嘉峪关市新城镇观蒲村。历史上,嘉峪关是古丝绸之路上的交通要冲,也是明代万里长城的西端起点。如今这里依然保留着大量文物古迹。

  1972年,因一位牧羊老人的意外发现,嘉峪关市新城镇一带占地13平方公里的魏晋古墓惊世而出,后经多轮考古发掘,在2001年被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魏晋时期社会动荡,保留至今的历史文献稀缺。嘉峪关新城魏晋墓群的发掘及从中出土的大量砖壁画,为后人了解这一时期的社会风貌、人文历史提供了可靠的实物依据。”嘉峪关丝路(长城)文化研究院魏晋墓保护研究所接待部负责人卢晓玲说。

  近年来,中国不断加强文物安全保护。当地成立嘉峪关丝路(长城)文化研究院魏晋墓保护研究所,开展田野文物巡查和发掘,摸清墓葬家底并明确保护范围,同时加强文物保护宣传,发动社会力量参与文保工作。

  因在村里威望高、人脉广,吕刚在2009年被聘为一名业余文保员,在务农之余承担起村域内的文物边界巡查、防火防盗和普法宣传工作。

  岗前培训时,他才知道基层文保工作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古墓葬体量大、分布广,且戈壁滩上地广人稀,文物日常管护难度大。

  “刚开始大家不知道地下埋着什么。谁家开垦荒地或是浇水灌溉,发生塌陷,才知道是挖到墓葬了。”他回忆说。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