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新形势下两岸民间对话机制的制度性安排刍议
http://www.CRNTT.com   2021-03-22 00:15:01


两岸民间对话应携手推动社区交流,以社区交流促进两岸融合发展。
  中评社╱题:新形势下两岸民间对话机制的制度性安排刍议 作者:彭韬(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台湾与东亚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

  新形势下两岸关系复杂严峻,官方层面的两岸政治对话机制基本停滞,以民间为主导的两岸对话交流却呈现内容丰富多彩、模式与路径多元、方式方法也多样的趋势,充分调动社会各层次活力,是今后对台工作的出发点和着力点之一。因此,我们应加强对两岸民间对话机制的制度性安排,明确两岸民间交流对话的特点及基本要求,从政治、经贸、文教、青年、社会等层面对两岸民间对话机制的安排路径提出建议,从而实现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对台工作重要思想。在深入建构民间对话机制规范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两岸民心回归,为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新形势下,两岸关系复杂严峻,官方层面的两岸政治对话机制基本停滞。虽然当下两岸关系陷入僵局,但以民间为主导的两岸对话交流却依旧活跃,幷日益呈现出内容丰富多彩、模式路径多元、方式方法多样的趋势。后疫情时代,面对脆弱的两岸关系,该如何提质增效展开两岸对话,两岸关系何去何从如何巩固发展?这也是当前涉台领域研究的热点焦点问题。但无论如何,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祖国统一进程的大势是不可逆转的。特别是台湾民心所向成为解决祖国统一问题的关键所在。台湾的民心所向,不仅关乎祖国统一大业的实现,更直接影响到台湾回归后与大陆全方位接轨和融合。两岸民心相通的前提,即做到民间对话和交流。

  目前,两岸对话大致分为官方性质的 “一轨”、半官方半民间性的 “一轨半”以及民间性的 “二轨”形式。立足于当下两岸关系现状,两岸各交流平台呈现“政冷经热”、“官冷民热”、“台冷陆热”发展态势。自民进党当局2016年上台以来,拒不承认体现“一个中国”的“九二共识”,导致两岸关系急冻,两岸官方对话即“一轨”的管道基本被堵死。但两岸民间依然热络,如“海峡论坛”、“中山论坛”、“上海台北双城论坛”、“湖北台湾周”活动等,涉及科学教育、文化卫生、金融商贸等各个领域,这些都为两岸民间对话开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两岸民间对话交流虽然前景较好,但持续对话模式较少,加之错综情势与人文差异等问题,两岸民间对话内容的深度也有待提升。因此,加强两岸民间交流机制的制度化建设,对民间对话的具体形式内容进行合理规划,是今后对台工作的出发点和着力点之一。唯有努力加强两岸民间对话机制建设,才能主动作为、精准发力,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祖国统一进程,为实现最终两岸统一做好积极准备。

  一、两岸对话民间对话机制的现状与困境

  (一)国际形势恶化,岛内民粹泛滥

  近年来,台海局势发生重大且深刻的变化。民进党当局甘当棋子,积极配合美国对中国遏制发展的战略,在岛内加紧推动“渐进台独”、“去中国化”,加紧建构、灌输“台独”意识形态,讨好绿营选民,固化“倚美谋独”“谋独拒统”的政治立场,使得基于“九二共识”的两岸关系政治互信不足,台湾对“一个中国”的认识模糊。加之“九二共识”以及“一国两制”在岛内被“污名化”,部分台湾民众自身对民间对话还存在一定理解和认识上的偏差,而国民党缺乏开启两岸政治协商谈判的动力与魄力,这些都对未来两岸关系发展以及两岸民间对话造成了强烈冲击。

  (二)交流机制僵化,亟需释放活力

  目前两岸民间交流机制存在缺陷,两岸民间对话仍需更进一步拓展潜力空间。在经贸层面,由于台当局拒不承认“九二共识”,两岸既有的沟通渠道难以恢复。两岸商贸关系仍处于间接单向格局,两岸互补互利的优势潜力远未得以发挥。两岸投资贸易活动缺乏制度化的规范与保障,对两岸投资贸易的深化发展形成严重阻碍。在文教层面,由于台湾当局不断煽动“抗中仇中反中”情绪,洗脑岛内民众,对于两岸民间文化交流机制也造成了严重阻碍,亟需发挥民间对话的主导作用,营造知华友陆的交流氛围与文化活力。

  二、两岸民间对话机制的制度性安排特点与要求

  当下建立两岸民间对话机制制度性安排有助于破解两岸共同面对的政治难题,为寻求双方可以持续性对话交流创造机遇与条件。同时加强两岸民间对话机制的主体性建构,搭建两岸民间对话机制层次平台,发挥两岸民间对话机制的激励导向功能,可以明确两岸在共同议题上累积共识,助推对话进入深层次互动阶段,为今后更高层级对话交流打下基础。

  (一)加强两岸民间对话机制主体性建构

  两岸民间对话机制应坚持以民间主导、政府支持、社会参与、多方协作为明确对话规则:以民间为主导,可以充分调动社会各层次活力;以大陆为主体,可以充分发挥台湾各阶层力量。在此基础上多方社会动员参加,使得两岸民间得以主次有序,多元共生展开交流与对话。

  首先,坚持以民间为主导,应尽快修复和建立两岸互信体系以及交流机制,将目前由行政主导的民间对话行为逐渐过渡为民间主导对话机制发展,开辟多方沟通渠道。坚持民间主导、民间先行的基本思路,指重视发挥民间力量的驱动作用,包括经济、文化、青年及社会团体的民间性力量。以民间力量推动两岸各项交流合作,促进两岸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聚焦5G应用、互联网+、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高新技术产业和金融服务创新、文化创意等新兴产业的发展,开展一系列项目对接、经贸合作、文化传承、青年交流、基层互动、智库建设等活动,这是今后加强民间对话机制建构的重点。

  其次,坚持以大陆为主体,促进政府在财政资金、人员统筹、公共服务上提供保障,协助更多台胞参与大陆经济社会发展。两岸在处理民间对话的价值观念与情感倾向不同。大陆较多地考虑国家认同、民族感情及“大一统”观念,以“一个中国”为前提。台湾则强调台湾优先和主体性,强调民主价值,以“对等”为前提,把 “民主”、“民意”导向 “民粹”化等问题,这样容易造成本土意识形态化和泛政治化。面对这些难题与困境,两岸民间对话必须立足现实、面向未来、兼顾事实与情感,充分考虑和尊重对方的感受,平衡各方的权力、立场与利益,更需要建立起跨越两岸的议题联结。相互尊重、理念引领、综合处理,达成共识,这是今后加强民间对话机制建构的基础。

  再次,坚持多方广泛社会参与,发挥社群交流活力。大陆在社区管理以及社区服务、社群活动等方面都要大量借鉴台湾地区社区文化的成功经验。以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夯实两岸群众基础。两岸民间对话应积极探索社区、学校、企业等社会组织参与两岸民间交流范本,营造有利于两岸交流融合氛围。要树牢新发展理念,强化创新驱动,突出项目带动,加快补齐发展短板,营造有利于两岸交流环境氛围。要大力推进两岸融合发展新举措,深化两岸产业交流合作,为两岸民间对话提供强劲动力和广阔空间,营造有利于两岸交流工作氛围,从而促进两岸关系的长期稳定与和平发展,这也是今后加强民间对话机制建构的关键。

  (二)搭建两岸民间对话机制层次平台

  两岸民间对话应积极为两岸同胞合作交流、融合发展提供更好的交流渠道和合作平台。通过创设打造各层次各类型的对话平台,合理划分对台民间交流机制层次,持续推进两岸区域、经贸、文教、青年、社群等各类交流活动的便利化。

  两岸民间对话机制相应分为高、中、低三层次。高层次机制为顶层设计及政策制定层次,如大陆制定对台优惠政策、台湾制定两岸政策,具有指导性作用。中层次机制为城市与城市或省份之间对接合作,侧重产业项目建设等。如上海台北双城论坛、各省市台湾周交流活动,采取以投资兴业、产业对接、旅游文化、教育交流等合作项目为切入点展开,具有较强针对性作用。低层次机制为社区社群基层、学校企业、智库NGO等单位具体推动落实,侧重于点对点之间两岸民间深入交流,含有显着的操作性作用,但这也被证明是开启民间对话最方便简单和行之有效的方式。

  在此基础上搭建交流合作网络,有利于形成层次分明的对话平台,两岸民间对话平台大致可分为区域平台、经贸平台、文教平台、青年平台和社区平台等五个领域。

  区域平台侧重以地域或城市为主,注重拓宽横向网络,深化纵向关联,加强地方直接对接联系。如海峡论坛,上海台北双城论坛,湖北台湾周活动等。经贸平台是通过民间交流机制推进两岸投资贸易正常化,建立起促进两岸经贸往来平台形式。通过加快两岸全面直接通商通航、促进两岸双向直接投资,实现两岸贸易关系的正常化,充分推动两岸企业经贸合作。如海峡两岸工商论坛、台资企业合作发展论坛、两岸电子信息产业论坛等。文教平台由源远流长的两岸中华传统文化入手,强调两岸学术文化交流,深化两岸文化教育发展,推动人心回归。如海峡两岸轩辕祭祖,两岸武当文化论坛,“国家统一与民族复兴”研讨会等;青年平台着重从构建两岸青年思想交流新平台,展示两岸青年务实开放新形象,开辟两岸青年联系沟通新窗口,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注入新动力入手。如海峡青年论坛,两岸青年发展论坛,海峡两岸大学生荆楚营活动等。社区平台依附于社区文化,而社区文化是两岸民众的基本生活空间。社区平台搭建目的是要让常年在大陆生活、工作、居住的台湾同胞觉得自己所处的社区文化与台湾的社区文化幷无多大的差异,在大陆社区管理、社区服务、社区活动等方面展现台湾元素,培养有利于两岸社会融合的社区文化氛围,提升社区治理水平。如海峡两岸社区治理论坛、基层村里长进社区活动等。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