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确保“十四五”开好局
http://www.CRNTT.com   2021-01-13 08:41:04


 
  三、继续推动中国经济稳定恢复

  文章指出,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既要坚定信心,又要把困难问题分析透,真抓实干,巩固经济稳定恢复增长态势。要按照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要求,在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中,持续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努力推动中国经济回到合理区间。

  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疫情形势仍然错综复杂,对冲手段不宜大起大落。要保持宏观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做好政策接续和合理有序调整,不急转弯,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稳定市场预期。要继续抓好2020年政策的落实工作。新增的转移地方、直达市县基层的财政资金,既不要截留,也不能沉淀到了银行,要落到保就业、保民生、保市场主体的初衷上。各地减税降费、减租降息、扩大消费的财政安排,要真正兑现、取信于民。重大项目是稳运行的关键抓手,财政资金要发挥杠杆作用,继续用足用好。要精打细算,沉淀资金要应收尽收、重新安排,要把每一笔钱用到紧要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精准导向。根据宏观形势和市场需要,科学把握政策力度、节奏和重点,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继续挖掘降低利率的潜力,积极推动综合融资成本下降。要创新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确保新增融资重点流向制造业、中小微企业,改善企业融资便利条件。健全金融风险预防、预警、处置、兑现制度体系,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宏观经济政策要加强协调配合,促进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同就业、产业、区域、投资、消费、环保等政策形成集成效应。

  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稳运行、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新格局的关键是挖掘内需潜力。要顺应消费升级趋势,提升传统消费,培育新型消费,适当增加公共消费。以质量品牌为重点,促进消费向绿色、健康、安全发展,鼓励消费新模式新业态发展。推动汽车等消费品由购买管理向使用管理转变,促进住房消费健康发展。健全现代流通体系,发展无接触交易服务,促进线上线下消费融合发展,开拓城乡消费市场。发展服务消费,扩大节假日消费,培育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要优化投资结构,扩大有效投资,保持投资合理增长。加快补齐基础设施等领域短板,推动企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推进新型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支持有利于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项目建设。实施一批重大工程,推进一批强基础、增功能、利长远的重大项目建设。发挥政府投资撬动作用,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形成市场主导的投资内生增长机制。

  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这既关系中国长远发展和长治久安,也是构建双循环的条件和基础。要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坚持自主可控、安全高效,推动全产业链优化升级。要继续锻造产业链供应链长板,巩固提升优势产业的国际领先地位,锻造一些“杀手锏”技术,拉紧国际产业链对中国的依存关系,形成对外方人为断供的强有力反制和威慑能力。要着力补齐产业链供应链短板,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加大重要产品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度,打牢基础零部件、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等基础,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多元化,大力加强防灾备灾体系和能力建设,形成必要的产业备份系统,在关键时刻可以做到自我循环,确保在极端情况下经济正常运转。要加强顶层设计、应用牵引、整机带动,强化共性技术供给,深入实施质量提升行动。

  坚定不移保就业、稳民生。就业和民生既是发展的目的,也是发展的条件。要努力解决居民收入滞后增长的问题,保持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积极稳妥改善收入分配格局,特别要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和调节过高收入来缩小收入差距。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群体就业支持,多措并举推动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完善农民工就业服务政策,帮扶困难群体就业,做好退役军人就业保障。要把稳住市场主体作为稳就业的关键,坚决落实减税降费政策,继续推动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坚决整治涉企违规收费。强化对稳企业的金融支持,增加小微企业信用贷、首贷、无还本续贷,严防资金“空转”套利。要积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完善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健全国家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解除城乡居民消费之忧。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