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中国哲学史十讲》中国气派的哲学史
http://www.CRNTT.com   2020-12-30 18:23:53


  中评社北京12月30日电/据光明日报报道,如何写出有“中国气派”的哲学史来,是建构“中国哲学史”要面对的根本问题,其中存在多方面的内在关系,亟待解决。在当代的中国哲学史家中,郭齐勇先生可能是对此最具自觉意识者。


  郭先生自觉继承了武汉大学萧萐父先生编撰《中国哲学史》的传统,对重写“中国哲学史”倾注了巨大的心力。他主编或独着了多种《中国哲学史》,并作为教材在高校被广泛使用。日前,他又在复旦大学出版社的“名家专题精讲”丛书中出版了《中国哲学史十讲》。令人振奋的是,经过近十年的努力,由他主编的学术版多卷《中国哲学史》也即将面世。我们从他新近出版的《中国哲学史十讲》中颇能了解他如何通过协调哲学领域的诸多关系,来建构“中国哲学史”。

  磅礴细致

  本书的主体,是作者多年来有关中国哲学史研究的代表性论文10篇和附录2篇。这些论文采取的视角或宏观或微观,可谓树木与森林互见。有些篇章从宏观角度来论述整个中国哲学史的某方面思想,但从所论专题和使用的材料来看,又是具体而微的;有些篇章从微观个案具体分析某部经典或某家某派思想,但是从所论思想之广度而言,又是宏观的。

  作者在作微观论述时,时时有一个哲学史的宏观视野,随机点明。比如,作者认为庄子的“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不仅是庄学、道家,而且也是整个中国哲学的中心观念之一”。在论述庄子关于道无所不在,“道”内在于一切物之中的思想时,作者进一步从宏观哲学史的角度点明其意义,认为“这实际上是宋明理学‘理一分殊’的滥觞”。在作宏观论述时,也同样能够贯通于微观领域。比如从宏观上论述中国哲学史上的非实体思想,体现于“五行”“阴阳”“气”“道”等几个非常具体的原型观念中。

  如此一来,此书大气磅礴又细致而微,相涵相摄,圆融无碍。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