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市场诱人 外资为何不敢买信用债?
http://www.CRNTT.com   2020-11-30 14:35:41


  中评社香港11月30日电/中国已是全球第二大债券市场,包括利率债、信用债和同业存单在内的债市规模高达112.46万亿元(人民币,下同),信用债存量达38.34万亿元,其中非金融企业信用债25万亿元。受新冠疫情影响,今年以来非金融企业的信用债融资累计达到4.35万亿元,远远超过2019年同期的2.65万亿元,占全部新增社会融资规模的14.02%,违约率稳定在1%左右,低于穆迪统计的全球企业债违约率1.6%的平均水平,也远低于商业信贷资产2%左右的不良率。不过,对于这个收益相对高、违约率偏低的25万亿大市场,目前海外投资者却不敢轻易触及。
 
  香港文汇报报道,中国社科院金融所研究员彭兴韵指出,现在外资进入中国债市,有通过债券通、银行间债券市场(CIBM)计划、QFII和RQFII,也有部分委托国内机构投资者进行投资。长期看,海外机构对中国的信用债投资肯定感兴趣,但是目前的评级体系不完善及加上担忧市场流动性,外资可能更愿意投资利率债。
 
  违约处置非市场化成障碍 

  另外,专家还指,阻碍外资进入信用债市场的,并不是打破刚兑的风险,反而是违约后续处置的诸多非市场化的阻碍。数据显示,目前违约债券通过诉讼、仲裁等市场化手段处置的比例不到50%,而具有政府背景的违约信用债券则主要采取延期、追加担保、重组、置换、破产等非市场化手段,导致债券违约市场效率低下。
 
  此外,相较于信贷类资产一般有增信手段而言,信用债市场基本没有担保或风险缓释措施比较缺乏,导致信用债券在清偿顺序上无优先权,甚至有可能会面临无财产可执行的尴尬境地。
 
  “违约企业司法重整案中,从中介选聘、资产评估到战投引进方面,均是企业主导,地方政府干预,而金融机构债委会的分量不够,债券持有人多是靠边站。”专家还指出,今年最高人民法院出台《全国法院审理债券纠纷案件座谈会纪要》,要求在债券发行人所在地进行诉讼,就往往意味地方保护主义更严重,容易受到行政干预。
 
  需完善机制 建立市场信心 

  彭兴韵说,违约的本质是破旧立新,在注册制情况下,通过违约来强化出清,促进经济循环,符合畅通内循环的精神,中长期来看具有国家战略意义。近年来国家在政策层面一直为推动市场化违约铺垫制度基础,建立债券违约转让机制、推动市场化违约常态化。在中国债券市场加大开放、外资持续净流入的当下,整肃信用债市场纪律,引导和监督违约企业,遏制恶意逃废债,维护债权人合法权益,做到“卖者有责、买者自负”,才能给予包括外资在内各类投资者市场信心。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