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张峻豪看坏朝野“修宪”恐一案都难成
http://www.CRNTT.com   2020-11-26 00:25:03


张峻豪。(中评社 方敬为摄)
  中评社台中11月26日电(记者 方敬为)针对台“立法院”“修宪”委员会明年预计审议17项“修宪”案,东海大学政治系教授张峻豪向中评社分析表示,“修宪”条件门槛高,又涉及政党共识,要成案进入二皆公投,实属不易,但台湾过去有过7次“修宪”,难度虽高,却仍成功,主要取决于政党领袖态度及社会氛围两要件,而目前看来,两要件均不足,恐怕一案都难成。

  张峻豪指出,目前评估,最具政党共识的提案就是下修18岁公民权,但根据2015年的“修宪”经验来看,只要政党间存有政治策略攻防考量,政党领袖又无法在当中做到适度调解,即便有高度共识的提案,终究也只能胎死腹中。更遑论是民进党“正国会”系统提出6项涉及“国家定位”的“修宪”案,其政治敏感性高,政党领袖态度保守,社会氛围没有涟漪,要成案几乎不可能。

  张峻豪,中山大学政治学研究所博士,曾任“中央研究院”政治学研究所博士后研究员、陆军官校政治系预官助教、中台湾区域发展智库民政研考组委员等职,研究专业领域包括台湾政治发展、宪政理论、半总统制国家宪政变迁、制度研究方法、地方自治与社区研究等。

  “立法院”“修宪”委员会预计明年展开“修宪”工程,初步有17项提案,待委员会审议后,有达成决议的提案,将交付“中选会”进入第二阶段公民投票,预计将与2022九合一选举绑定投票,并至少要有960万选举权人同意,才可通过“修宪”。提案包括下修18岁公民权、被选举人年龄下修,以及较敏感的领土变更、“国家定位”修正等议题。

  针对台湾本次“修宪”成功的可能性?张峻豪表示,从当前的政治现况,以及过往经验来评估,他认为,最后很可能一案都出不了“立法院”,甚至连最具共识的18岁公民权都不会成案,敏感的领土变更等提案更不具希望。

  张峻豪指出,“修宪”成功与否,取决于两要件,分别是政党领袖的态度以及社会氛围的强度,两者若有其一不足,“修宪”就难以实践。回顾台湾过去完成过的7次“修宪”,前3次由国民党一党主导,从1997年第4次“修宪”开始,国民党就必须跟民进党协商,而在“修宪”门槛难度高,且涉及政党共识的情况下,仍能够完成4次“修宪”,最主要就是两要件催化的缘故。

  以第7次“修宪”的状况来看,张峻豪说,2005年是台湾最近一次成功完成“修宪”,且是首度成立“修宪”委员会进行“修宪”程序,当时讨论的提案包括,“国会”席次减半、订定单一选区制度等,涉及政治体制更改,照理说,蓝绿应难获共识,尤其民进党趋于弱势的情况下,不太可能愿意缩减“国会”席次。可是在时任党主席陈水扁的协调,以及社会氛围的催化下,最后蓝绿达成共识,顺利将议案交付任务型国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

  张峻豪说,事后分析,当初绿营之所以愿意接受提案,据了解,是因为陈水扁做为民进党领袖,积极居中协调,因为陈水扁认为,“国会”席次减半有助于压缩小党的空间,壮大民进党势力。加上当时民进党前主席林义雄不断在外组织社会运动,鼓吹“立法院”改革,促成社会氛围,连带影响绿委意向,于是决定与国民党合作,满足社会期待。这就是政党领袖与社会氛围在“修宪”案当中扮演催化角色的功能案例。

  不过换到当前情境,无论是蓝绿政党领袖,或是社会气氛,看起来都对“修宪”不是那么在乎。张峻豪表示,因为,近期包括莱猪进口争议、RCEP成形、台湾争取加入CPTPP、台美关系变化等议题,都比“修宪”还要引起大众注目,更是政党吸取声量的主要来源。当政党领袖对“修宪”议题没有着墨,政党之间要对提案达成共识,可谓难上加难。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