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应重点关注短期资金大量流入和人民币过快升值问题
http://www.CRNTT.com   2020-11-03 08:26:04


  中评社北京11月3日电/资本账户开放是中国金融改革开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取得了重要进展,金融开放的形势和风险与过去已经不同。应稳步推进资本账户双向开放,支持企业走出去,投资高新技术,收购资源、能源。这也有助于对冲目前中国面临的资本流入压力和人民币过快升值。

  (一)中国已基本退出对人民币汇率的常态化干预

  《国际经济评论》发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教授、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原司长盛松成文章介绍,中国的汇率制度改革始于2005年,确立了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从2005年至今已历时十五年,汇率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改革还有两个:一是2014年3月17日,允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日波幅由正负1%扩大至正负2%;二是2015年的“8•11汇改”,进一步完善了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形成机制。

  由于人民币从2014年下半年到2015年“8•11汇改”之前的大概一年时间内,积累了不少贬值压力,所以“8•11汇改”后出现了明显的人民币贬值和资本流出问题。因此2017年5月,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进一步改革,引入逆周期调节因子。逆周期调节因子可以在汇率市场出现超调和羊群效应时作为缓冲手段。2017年以后逆周期调节因子曾经被使用过,当人民币贬值过度、出现超调时,中国人民银行应用逆周期调节因子缓减人民币贬值。但目前已经差不多快一年时间,逆周期调节因子基本没有被使用过。可以说,中国人民银行已基本退出对人民币汇率的常态化干预,中国已经基本实现了汇率浮动制度。

  (二)中国利率市场化已接近完成

  文章称,中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始于1996年,放开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货币市场利率实现市场化。1996-1999年,通过证券交易所市场和银行间市场发行国债,债券市场实现了利率市场化。2000-2004年,外币的贷款和存款利率被依次放开。利率改革的路径是先外币后本币,先长期后短期,先贷款后存款。2015年,贷款、存款的利率上下限被依次放开,采用贷款基础利率(LPR)报价。

  2019年8月,LPR报价改为按照中央银行政策利率(如中期借贷便利MLF、公开市场操作利率等)加点形成,这是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重要进展。

  中国已经基本实现了利率市场化。实际上利率改革在某种程度上比汇率改革更复杂,因为利率传导比汇率传导更复杂。比如中国活期存款基准利率始终维持在0.35%,这是综合考虑物价、老百姓承受能力等多方面因素的结果,而实际活期存款利率可根据市场供求在此基础上浮动。中国已经基本实现利率市场化,但未来还有进一步深化改革的空间,如存款利率的进一步市场化。


  (三)中国资本账户开放应从“宽进严出”向“双向开放”转变 

  文章表示,在直接投资方面,上海自贸区实行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管理模式。

  在间接投资方面,2014年11月17日“沪港通”开通,允许境外非金融企业在境内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人民币债务融资工具;2016年12月5日“深港通”开通,银行间债券市场对境外机构投资资金全面开放;2017年7月2日“债券通”(北向通)上线;2019年6月17日“沪伦通”在伦敦启动;2019年9月10日取消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的额度限制。
在其他投资方面,例如上海自贸区试点开展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业务,对境内企业境外放款业务实现了本外币一体化的宏观审慎管理,并对宏观审慎调节系数实行动态调整,进一步提升资本项目兑换程度,这些都有利于资本账户的双向开放和人民币国际化的逐步推进。

  总体来看,除了以人民币跨境支付等为主体的试点外,中国资本账户开放的安排往往是“宽进严出”的。而目前市场环境已经出现了新的变化,可能需要适时地从资本账户“宽进严出”向“双向开放”转变。

  (四)目前应重点关注短期资金大量流入和人民币过快升值问题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