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公共场所 请别闹
http://www.CRNTT.com   2020-10-28 15:23:32


  “静音车厢”要来了!有报道说,今年年底前,京沪高铁将推出“静音车厢”及计次季票等新型票制产品系列服务新举措,同步实施灵活折扣、有升有降的市场化票价机制,为旅客出行提供更多选择。旅客可通过12306网站和手机客户端等购票途径自行选择“静音车厢”,选择前提就是愿意遵守相应的行为规范。考虑到旅客需要,列车上也会尽可能为“静音车厢”旅客营造“静”的氛围。比如,用更加低的音量去播放车厢的广播,如果“静音车厢”的旅客行为规范不太到位,乘务员会及时规劝。

  消息一出,许多人是喜大普奔。想想也是,如果坐在车厢里,要么是“熊孩子”吵吵闹闹,要么是有人开着手机外放,怎么不让人糟心。小马飞刀注意到,早在2016年,就有网友提议:希望动车可以增加“冷漠号”车厢;2017年,主持人孟非因坐高铁被吵了一路,也曾发微博建议高铁设“熊孩子专用车厢”;2018年,国外某节目主持人乘坐高铁时遇到了大声打电话的中国男子,他拿出手机拍下了视频,自己还对着镜头压着嗓子连喊4句“Shutup(闭嘴)”;2019年10月,演员叶璇在高铁上阻止一名大声外放手机音乐的老人……这些,都曾引发网友热议。可见,这不是什么小问题。

  不过,也有人表示异议。有网友就说了,选择了“静音车厢”,却在旅途接到重要工作来电,接还是不接?如何正确接听?又譬如说,在“静音车厢”安然入睡,若是鼾声大作,如何劝阻?仔细一想,也有道理。这就考验着高铁管理方的管理智慧。但不管怎么说,有了总比没有好,这也是一种社会的进步。

  小马飞刀以为,“静音车厢”如何运营好,一方面是考验着高铁管理方的管理智慧,另一方面也考验着每一个人的社会公德。社会公德往往寓于“小”,但社会公德又小中见“大”,一件小事能反映人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能够看出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在公共场合保持安静、注意言行举止,既是个人良好修养的外在表现,也是社会对公民的内在期待。公共场所人员来往密集,和谐的氛围也是维持公共秩序的因素之一。大声喧哗不仅有损自身形象、影响他人活动,也侵犯了他人的公共权利,扰乱了公众秩序。当然,这些大家都知道,但是,总是有人觉得这是“小节”问题,不值得“上纲上线”。甚至还有人认为,公共场所是“公共的”地盘,反正不是我的小家,脏点儿乱点儿,与我何干?没人指责,彼此彼此,没有舆论压力,形成了一种安全的、从众的集体无意识状态。

  道德是内心的法律,广大民众明礼守法的公共文明意识,是最宝贵、最强大的道德资源。需要强调的是,现实生活中,还有一种观点值得警惕,有人总是认为,只要不违反公德,在私德领域可以任性而为。事实上,人处在各种社会关系之中,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无从寻觅。私德若是“光着脚”,公德注定“无法跑”。(来源:兰州晚报 作者:小马飞刀)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