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若怡(中评社 张爽摄) |
中评社北京10月27日电(作者 孙若怡)自1895年甲午战败、马关割台,迄今在长达125年的岁月里,仁人志士虽然前仆后继,为抵抗异族侵略、致力祖国统一而不遗余力,但台湾始终未能统一。
日据时期50余年的殖民统治与皇民化运动,使台湾决大多数的民众,失去真实认识祖国大陆变迁与发展的机会。1949年国民政府迁台后迄今,两岸间的交流则可以分成两个主要发展的阶段。
一、反共抗俄时期(1949-1978)
从中华民族的角度而言,中国固然在朝鲜战争中打出了国威,确立了生存发展的根基,但因备多力分丧失了统一台湾的时机。美国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协防台湾,则确立了两岸的分治状态。与此同时,台湾的国民政府更提出所谓的“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的“三不原则”,使两岸民间交流进入停滞期。在隔绝对峙政策的推动下,岛内实施戒严;“白色恐怖”事件更造成了许多主张民族统一的爱国主义者,遭到极大的破害。
越战的爆发造成美国巨大的伤亡,为能联中制苏,中美间的冷冻对立关系,在尼克森总统访华后逐渐缓和。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取代“中华民国”,成为联合国中代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权。1972年2月28日,中美联合发表“上海公报”,标志着中美两国关系朝正常化方向发展。1978年,在十八大三中全会上,中国大陆提出了改革开放的政策。与此同时,在蒋经国主政下的台湾,民主化与本土化的风潮,也不断冲击着戒严体制。
二、交流开放期(1979-2020)
早在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明确宣布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并指出海峡两岸应尽快实现通航通游,以便使两岸同胞能互通讯息、探亲访友,并进行学术、文化、体育和经济的交流。此后,不顾台湾当局的禁令,远赴大陆探亲、旅游、投资与贸易的民众越来越多,台湾岛内要求两岸的交流呼声也日渐高涨。
1987年5月的母亲节前夕,老兵何文德身穿印有“想家”两字的衣服,在中山堂前表达想要回家的渴望,从而开启了“返乡运动”。此一运动无形中成了连结两岸的桥梁,更打破了两岸长达38年的隔离。碍于势不可挡,10月14日,台湾当局终于决定:开放台胞回大陆探亲;终于开启了两岸双向交流的新页。
此后,两岸在观光旅游、参访投资以及学术交流各方面,都得到快速的发展;并在马英九总统任期内达到一个高峰。
然而不幸的是,随着台独势力的崛起,特别是在蔡英文当选台湾地区领导人后,对两岸的交流活动,有愈加缩限打压之势。绿色恐怖是否会使两岸间的往还,再度倒退回到反共戒严时期?为有识者所忧。
历经日据统治与国民政府的反共教育,加上当下绿色媒体对大陆的污蔑与歪曲,台湾一般民众对中国实在缺乏正确的认识。未来如何在血统、语言、信仰以及习俗的基础上,凝聚共同的文化意识与民族记忆,当是吾辈客不容缓的工作。
(作者系稻江科技暨管理学院前学术副校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