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数字经济助力形成双循环发展新格局
http://www.CRNTT.com   2020-10-07 09:08:54


从数字经济发展及其所表现出的能效来看,数字经济可以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双循环发展格局的重要抓手。
  中评社北京10月7日电/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为中国应对国内外经济形势促进经济长远更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明确了方向。

  光明日报发表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夏杰长、谭洪波文章表示,在中短期内,中国仍面临国内疫情防控常态化和全球疫情持续蔓延与反弹的影响;长期则面临外部国际政治经济形势不确定性增加和内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激发高质量增长持续动力的局面。加快形成双循环格局既是应对中国目前面临的国内外经济政治环境的重要举措,更是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战略的内在要求。

  同时,近年来数字经济表现抢眼,有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数字经济增加值在GDP中的比重为36.2%,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67.7%,特别是今年数字经济为中国新冠肺炎疫情的有效防控作出了重要贡献,从数字经济发展及其所表现出的能效来看,数字经济可以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双循环发展格局的重要抓手。

  文章分析,消费需求领域包括无形消费性服务和有形的产品两个领域。在消费性服务业方面,数字经济使传统的一些不可贸易的服务业变得可贸易,从而在更大的空间范围内实现循环,比如远程医疗、远程教育、远程文旅消费等。在数字经济不发达的年代,这些传统服务业一般只能面对面为消费者提供服务,受众面狭窄,难以发挥服务业的规模经济,也难以实现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的优化配置,遵循着本地化循环规律,难以实现国内和国际大循环,导致这些行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率缓慢,单位生产成本和消费价格增长。数字经济则从技术上改变了这一局面。借助于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增强现实技术等,全国甚至全球某一专业或某一环节的优秀教育资源、医疗资源可以为全国各地甚至全世界的消费者提供教育和医疗服务;人们通过数字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可以身临其境地参观和体验千里之外的博物馆和景区。跨越了时空限制,这些服务业可以触达更多的消费者,从而发挥规模经济、降低单位成本,创造更多的社会福利。有形消费品的数字贸易则是贸易手段的数字化过程,是线上与线下的融合。通过贸易的数字化改造,消费者可以在移动终端随时随地选购世界范围内的商品,供需双方借助线上展播、洽谈、交易、评价、支付等方式促进产品的跨区域流动,在更大范围内产生市场竞争效应,推动有形消费品领域更加有效的社会分工和最优的资源配置。

  在生产制造领域,目前中国存在的一些制约内循环的体制和机制障碍,主要表现在无形的生产性服务业领域,某些行业市场准入门槛过高,不同地区间的地方保护主义,限制了市场竞争,挤压社会资本的投资渠道和压低整体资本的边际收益率,限制了生产性服务业规模效应的发挥,导致下游生产制造企业缺乏专业化生产性服务业的有效支撑,阻碍国内大循环格局的形成。

  文章指出,当前,新冠肺炎疫情还在全球蔓延,数字经济的发展则会在一定程度上抵消国内和国外不利于双循环发展的影响。数字化过程促使各类生产性服务业可贸易程度显着提高、贸易成本显着降低;使生产性服务企业跨越时空的限制轻而易举地为其客户提供服务,各类制造业企业进一步从生产成本、市场距离、产业链安全性等角度考虑自身的空间定位,与生产性服务业逐渐形成“分离式集聚”。即使生产性服务业与其市场相隔遥远,但是通过数字化知识和技术紧密连接,从而在更大的空间范围内凝聚和延伸了产业链。因此,生产性服务业的数字化改造有助于连接分布在全国和全世界各地的众多区域性产业集群,有助于国内国际双循环格局的形成。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