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习近平国家统一思想“两个空间论”初探
http://www.CRNTT.com   2020-09-26 00:09:35


“两个空间论”指明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正确方向
  中评社╱题:习近平国家统一思想“两个空间论”初探 作者:束沐(香港),中评智库研究员、学术交流部主任

  “两个空间论”与习近平思想一脉相承,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治理观、统一观的体现。

  “两个空间论”对发展两岸关系具有指导意义,是破解当前对台工作中一些迷惑与误区的理论解方。

  “两个空间论”的实践过程是两岸制度融合,实践成果是“两制台湾方案”,实践目标是两岸同胞心灵契合。

  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对台工作、港澳工作、外事工作、民族宗教工作以及维护国家主权、统一与领土完整,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制度体系,推进国家完全统一的重要论述、重要讲话、重大政治决策和重大战略布局,形成了一套科学的、完整的、兼具历史高度、哲学深度、全球视野的国家统一思想体系。

  习近平国家统一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下简称“习近平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去年1月2日,习总书记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的重要讲话(以下简称“1·2重要讲话”),就是习近平国家统一思想之集大成,也是我们深入学习领会、全面准确贯彻、积极践行落实习近平国家统一思想,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案头卷、工具书和座右铭。

  在“1·2重要讲话”中,习总书记指出,我们愿意为和平统一创造广阔空间,但绝不为各种形式的“台独”分裂活动留下任何空间。笔者将其概括为“两个空间论”,并认为这一论述既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也具有鲜明的现实指导意义,需要更进一步、更深一层地理解、消化、吸收、运用。藉由本文将“两个空间论”试作阐发,以抛砖引玉。

  一、“两个空间论”的两大核心要素

  顾名思义,“两个空间论”有两大核心要素:其一是空间理论,其二是唯物辩证法。这两大要素都源于习近平思想的广阔理论谱系之中。首先,空间与“时间”相对应,是描述和衡量尺度、维度的基本概念;空间总体上可以分为物质的、实在的、形象的空间(如地理空间),以及精神的、虚拟的、抽象的空间(如言论空间);空间理论的本质是关于“界线”的学说,亦即“接受什么、拒绝什么”或“容纳什么、排斥什么”的学说①。

  习近平总书记不仅高度重视并纯熟运用空间理论付诸治国理政实践,也创造性地结合中国实际提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空间治理思想。例如,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经典论述②,就是作为“物质空间”的山、水与作为“精神空间”的乡愁的辩证统一;再如,习近平外交思想中“太平洋足够大容得下中美两国”的重大论断③,就是将作为“地理空间”的太平洋升华为中美两国的“合作空间”;又如,习总书记的“底线思维”、“区间思维”等战略思维④,以及“自贸试验区”、“改革示范区”、“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协同发展及雄安新区”等战略布局,都是习近平思想中空间理论的体现。此处不再一一列举。

  就国家统一与对台工作而言,“两个空间论”中的前者“为和平统一创造广阔空间”,主要包括四个要素:第一,政治空间,即台湾当局的政治地位、台湾居民的公民权利和政治自由、台湾地区在一个中国框架下参与国家治理的空间;第二,经济发展空间,即台湾同胞与台资企业参与两岸经济交流合作、大陆经济建设与高质量发展、分享大陆改革开放红利以及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和区域经贸合作的发展空间;第三,社会文化空间,即台湾民众保有和发展宗教信仰、文化习俗、教育科研的空间;第四,国际活动空间,即台湾地区在一个中国原则下参与国际活动、促进台湾同胞利益、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的空间。

  “两个空间论”中的后者指出“绝不为各种形式的‘台独’分裂活动留下任何空间”。当前“台独”分裂活动主要从以下四个空间展开:第一,政治空间,即“台独”势力利用岛内执政参政权、立法执法权、问政监督权,以选举投票、立法修法、专政手段、宣传动员等多种形式进行“台独”分裂活动的空间;第二,经济空间,即“台独”势力利用经济建设、经济贸易、财政税收、资本运作等手段培植积累“台独”经济基础、支持资助“台独”分裂活动的空间;第三,社会文化空间,即“台独”势力利用宗教信仰、教育文化、媒体舆论等手段推动“去中国化”、建构“台独理论”、展开“台独反中”宣传的空间;第四,国际空间,即“台独”势力在国际组织、国际政坛、国际舆论推动“两个中国”、“一中一台”、“台湾独立”和从事其他危害中国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活动的空间。

  由此可见,在习近平国家统一思想中、两岸关系语境下的空间理论,是以现实的海峡两岸隔海分治地理实体空间为基础,进而衍生出的一系列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与国际活动的抽象空间。

  二、辩证唯物论形塑的“三观”

  “两个空间论”并非指机械的、并立的、固化的两种空间之间的关系,而是“空间理论”与“唯物辩证法”之间的有机统一。辩证唯物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中国共产党人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忠实追随者、信仰者和实践者⑤。毛泽东主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唯物辩证法的思想理论基础上,结合中国历史、社会、革命实际,以《实践论》和《矛盾论》为代表,产生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结晶。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斗争过程中,唯物辩证法始终是制胜的思想武器。

  习近平总书记将唯物辩证法运用于治国理政的高超境界,主要表现为习总书记就“主”与“次”、“一”与“二”、“前”与“后”等重大关系的论述。例如,针对历史虚无主义等问题,习总书记高屋建瓴地提出“两个不能否定”论,即“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⑥;再如,“两山理论”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的核心理论⑦;又如,“两只鸟论”即“腾龙换鸟、凤凰涅盘”是习近平在浙江工作时形成的经济思想,近年来也运用于我国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之中⑧,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两个一百年”、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一带一路”倡议、军民融合战略、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都是习近平思想中唯物辩证法在各个领域、各个层次的运用和发展。

  显而易见,“两个空间论”和习近平思想中的“两个一百年”论、“两个不能否定”论、“两山理论”是一脉相承的,都是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思想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的体现。“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哲学思想贯穿“两个空间论”,深刻诠释了“促统”与“反独”的辩证统一、“一国”与“两制”的辩证统一、解决台湾问题“和平手段”与“非和平手段”的辩证统一、“操之在我”与“尊重客观规律”的辩证统一。总结起来,可以归纳为“三观”:

  一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观。“两个空间论”旗帜鲜明地指出了祖国必须统一、也必然统一的历史定论,指出了“台独”分裂势力必须灭亡、也必将灭亡的历史大势。同时也以巍然的历史高度、宽广的民族胸襟,超越了中国五千年来历朝历代实现国家统一过程中的暴力与征服、战争与动荡、权谋与治术,勾勒出祖国和平统一愿景下的空间是广阔的,真挚号召台湾同胞参与到推动祖国和平统一进程中来,共同开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

  二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治理观。“两个空间论”生动形象地以“空间”作为基本单元,进一步衍生出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政治空间、经济空间、社会文化空间、国际活动空间等,为今后两岸各党派、各界别通过民主协商达成两岸和平发展制度性安排,描绘了清晰可行的路线图。其中,大陆方面可以先“操之在己”地以深化两岸融合发展的路径,建立台湾同胞参与国家治理体系的制度安排。同时,也给“台独”分裂势力及其活动画出多条红线,进而构成一个反对和遏制“台独”的多维度动态治理空间。

  三是辩证唯物主义的统一观。“两个空间论”深刻揭示了两岸关系是平等而非对等、和平统一是融合统一而非谁吃掉谁、两岸协商是共议统一而不是“共议分治”更不是“共议分裂”的本质属性。以追求和平统一为共同目标或愿景,大陆和台湾可以共同创造巨大的共存空间、共融空间与共荣空间,并在这一空间内共同建构两岸命运共同体、两岸政治共同体,即一个统一的中国、一个实现百年复兴梦想的中华民族共同体。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