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主产区小麦收购同比减少农民惜售是主因
http://www.CRNTT.com   2020-08-15 11:17:31


  中评社北京8月15日电/据中国经济网报道,立秋过后,夏粮收购进程过半,多元市场主体积极入市,市场化购销活跃。总体来看,今年夏粮收购进展相对顺利、价格总体平稳,农户市场意识普遍增强,售粮期拉长。湖北、安徽、江苏和河南先后启动小麦最低收购价收购。据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统计,截至8月5日主产区小麦累计收购4285.7万吨,同比减少938.3万吨。那么,当前夏粮收购进展如何?收购量下降的原因是什么呢?经济日报记者就此进行了深入采访。

  在河北柏乡县西汪镇东施庄村,种粮大户冯连辰今年种植750亩优质强筋小麦,亩产1000斤左右。当地优质强筋小麦价格已经从1.23元上涨至1.30元至1.32元左右,他认为小麦价格还会上涨,所以把小麦储存在了柏乡县金谷源粮油贸易有限公司的“粮食银行”中,等到价格合适时再出售。

  与往年新粮集中上市时农民扎堆卖粮不同,今年像冯连辰一样惜售的农民不在少数。河北柏乡粮库主任尚金锁认为,导致今年粮食收购量同比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农民普遍惜售。一方面,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农户认识到粮食安全的重要性,风险意识增强,储粮意愿有所增强。据今年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开展的农户存粮专项调查结果显示,主产区农户存粮数量较往年有所增加。另一方面,在市场化收购条件下,农民市场意识提高,售粮习惯由以前的集中出售逐步向全年均衡出售转变,售粮期也相应拉长,特别是今年市场行情较好,农民更不急于售粮。现在农民把粮食储存起来,根据市场行情选择卖粮时机,实现种粮收益最大化。

  今年夏粮收购期间,国家在湖北、安徽、江苏和河南等小麦主产区启动小麦最低收购价收购的同时,大力推进市场化收购。根据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的统计,今年小麦市场化收购占比约86%,比去年同期高出16个百分点。“主要是面粉加工企业原料补库需求较旺,饲料企业增加采购小麦替代部分玉米。从目前情况看,由于今年小麦市场化购销活跃,托市收购量将少于此前预计。”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有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有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建设粮食产后服务体系,有利于构建促农增收的长效机制。通过为农民提供专业化的清理、乾燥、分类等服务,促进粮食提档升级,大幅度提高粮食保质能力;通过向农民提供粮食保管等服务,为农民适时适市适价卖粮创造条件,增强议价能力,促进种粮农民持续增收。通过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和农户科学储粮设施建设,能够大幅降低农户储粮损失率。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