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王悠然:商业逻辑主导西方慈善事业
http://www.CRNTT.com   2020-08-14 15:52:40


 

  慈善机构不能代替政府

  21世纪西方慈善家认为,有针对性的技术解决方案和可测量的结果,使人们能够评估特定干预措施的实际社会和经济回报。对特定项目或倡议问责并理性地考虑进一步投资,将带来更大的经济增长机会,并可以在取得更好的慈善成果时,实现更佳的营利性。米切尔表示,对可测量性和问责性的重视,反映了社会影响力投资的宏观趋势。“通过做好事来做好生意”(Do Good Business by Doing Good)被视为解决社会问题的最佳方法,而这种市场逻辑常伴随着对政府及政府主持的项目或干预措施的敌意。慈善机构对成本效果分析和投资回报计算的依赖,催生了高度筛选性的方案,垂直型投资加剧了相关领域的发展不平等,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之间复杂合作关系的筹资以及不断杠杆化的需求,常常造成一种局面:用基于市场的方法解决本就是因市场失灵所致的问题。

  新自由主义慈善政策和公私合作关系,以及过去几十年里对国家干预经济和福利国家的反对,导致公共部门被极大地削弱。在危机时刻,民众依赖有能力提供集中化的领导和丰厚资源的政府。然而,近几十年来,一方面是民众质疑政府的领导角色和能力,同时富人纳税减少导致财政收入缩水,另一方面则是全球富豪正在通过慈善机构发挥越来越大的社会影响力。在米切尔看来,商业巨头创立的慈善基金确实为社会作出了贡献,但它们对成本效益分析、计量化的问责性和项目投资回报的强调,可能且已经产生了“副作用”。这些基金会的透明度不足且缺乏问责治理体系。强有力的政府对保障人民福祉至关重要,政府必须履行提供基本公共服务、满足公民需求的职能。不可否认的是,即使是商业思维导向的慈善机构,他们助人的意愿虽好,但他们无须接受民主问责,其业务活动可能含有满足私人利益的成分,未必总对接收者真正有利。因此,批判性考察西方慈善事业的起源,有助于反思其缺陷,进而设计新的慈善模式,更好地服务于需要帮助的人群。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