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孙杨:新外语教育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http://www.CRNTT.com   2020-08-13 14:21:53


 
  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中国坚定不移地担当起国际责任与义务,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推动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寄语青年,“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青年人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希望和力量。全球化时代的年轻人,需要的是“全球胜任力”。所谓“全球胜任力”是全球化时代的综合素养,也是基于双语甚至多语种能力,融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于一体的21世纪公民素养。

  一个民族的语言承载着这个民族的文化传统和思维方式,学习和运用不同的语言,能够更好地理解不同地区人民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理解人类的多样化的思维模式,从而客观理性地看待世界。而外语教育对于国家来说,有利于更好地参与国际事务,传播好中国声音。此外,全球问题既涉及语言学科和自然学科,也涉及相关地区的历史、地理、人文,以及跨文化、跨疆界等相关知识的理解。我国外语教育必须帮助学生在学习和掌握外语知识和语用能力的同时,形成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所需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发展“全球胜任力”。

  同时,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也是一个历史过程,构建的过程就是实现其基本目标的过程。在世界各国的共同推动下,人类命运共同体会得到越来越好的构建。因此,我国高等外语教育应扎根中国、放眼世界、立足时代、面向未来,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语言能力为牵线,以文化认同为桥梁,为各国青年人搭建交流平台,促进不同国家、不同民族青年的沟通交流,服务国家发展大局。

  外语教育向区域国别研究转型

  当今世界出现的各种问题越来越复杂,无论是社会科学领域还是自然科学领域,跨文化、跨学科、跨国别(地区)已成为一种重要趋势。为此,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视野下的高校外语教育,应与区域研究和国际问题研究联系在一起,培养目标不仅是让学生掌握关键语言技能,还必须同时具备区域知识和国际视野。“一带一路”建设需要大量具备中国情怀、国际视野、外语水平与跨文化交际能力、通晓国际规则的复合型外语人才。因此,把语言知识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人文、地理、政治、经济、社会、军事等领域的具体专业知识结合起来,培养复合型人才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先导任务。所谓区域研究是以某个学科领域为基础,以区域、地区和国家为关注重心的跨学科研究。这些学科领域包括了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如历史学、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文化研究、人类学、语言学、地理学、文学等,尤其是国家急需的专业方向。与单纯的语言研究不同,区域研究更加强调对不同国家和地区人文、政治、宗教、哲学和文化等的学习,鼓励学生从多维视角出发,运用灵活的思维,结合专业知识和技能对某些区域问题开展深入的综合性研究。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