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王晨阳:把非遗送到老百姓手上
http://www.CRNTT.com   2020-06-20 14:53:47


 

  做电商 把非遗送到手上

  往年遗产日前后,各地举办的非遗线下展会是非遗传承人用手艺换收益的重要契机。受疫情影响,文旅部非遗司今年提出了举办线上“非遗购物节”,让非遗好物搭载电商平台直接送到人们手中。

  在王晨阳看来,举办线上非遗购物节是在抗疫背景下开展的非遗扶贫的重要举措。活动筹备期,非遗司整合了现有的非遗店铺,同时也将各地的“非遗扶贫就业工坊”搬上了电商平台,让非遗产品在更广阔的线上市场中绽放光彩。

  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前夜,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副司长胡雁、北京电视台主持人春妮和影视、话剧演员杨立新做客人民网,向大家介绍精湛的非遗技艺,讲述非遗背后的传承故事,为广大网友奉上了一场精彩的非遗“夜宴”。

  王秀英中药香包是人民网非“妮”莫属·遗见倾“新”非遗购物节的限量选品。在徐州香包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年逾八十岁的王秀英奶奶报名参加活动前,她做的香包从来没有在网络上销售过。正是此次非遗购物节,在当地文旅单位、人民网编辑与技术外援的帮助下,她首次开通了网店“王秀英香包店”,在网上售出了近百个手工制作的中药香包,网友们收到精致的手工香包后纷纷“晒单”。

  为了让非遗走向更广阔的市场,增强其在新时代的生命力,非遗保护工作者也在逐渐转变思路。“让项目更好地发展,一定要找到它的生存环境,为它提供更好的生存条件。只靠兴趣无法维持生计,要让传承人和贫困群众得到真正的实惠,打通销售环节是我们非遗保护工作者的应有之义。”王晨阳说。近年来,大众尤其是青年人群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喜爱与日俱增。
 
  一把蜡刀、一碗黄蜡、一块棉布和一双巧手,被誉为“东方第一染”的蜡染作品描绘着丹寨苗族人民千百年的传承故事;经过打布壳、托里托面、制作鞋底、缝鞋楦鞋等30余道工序纯手工制作,毛边槽眼的唐昌布鞋承载着川西文化故事;一厘米宽的竹片在贵州赤水竹编师的手中被劈成20多根细如发丝的竹丝,编制成的竹编器具和竹编书画工艺品讲述着赤水人民的脱贫故事……当非遗产品通过电商走进人们日常生活时,非遗文化和非遗故事也一同得以传承。

  “讲好非遗背后的故事,要讲好文化的多样性,讲人类的创造力,讲区域的、民族的、文化的特色,讲手工劳动的价值,讲奉献,讲工匠精神,再通过具体的产品体现出来,通过销售非遗产品,让别人更好地了解非遗保护的理念。”王晨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