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新冠肺炎疫情下国际格局的“变”与“不变”
http://www.CRNTT.com   2020-06-07 00:11:17


新冠肺炎疫情大大加剧了中美关系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
  中评社╱题:新冠肺炎疫情下国际格局的“变”与“不变” 作者:王栋(北京),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执行主任、博士、副教授;乌力吉(北京),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博士后

  此次疫情并不会直接翻转当前“一超多强、美强中弱”的实力结构,它既不是中国的“切尔诺贝利时刻”,也不是美国的“苏伊士运河时刻”,疫情的影响主要在于对国家间实力消长的催化作用。

  此次疫情大大加剧了中美关系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美国政府和国会内部少数极端鹰派和反华派,和部分右翼媒体沆瀣一气,肆意甩锅,对中国造谣抹黑,妄加指责中国隐瞒疫情,并将矛头指向中国政治体制,煽动所谓对中国进行追责和索赔的问题,拼命推动中美两国全面脱钩,宣扬、推动新冷战,进行政治动员、制造社会舆论。双方民众之间随之滋生厌恶情绪,这成为疫情对国际战略关系领域最为负面的影响。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已蔓延至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累计确诊病例超280万,死亡病例逾20万。面对这次前所未有的大流行病,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基于时局变化的深刻认识,在2020年4月8日举行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上指出,“我们要坚持底线思维,做好较长时间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而准确研判疫情对国际格局的影响则是我国从容不迫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必要前提。

  疫情究竟对国际格局有何影响,取决于我们对国际格局这一概念的界定。国际格局作为中国学界政策界经常使用的概念,内涵较为混杂而宽泛——它既关注大国力量对比(国际结构),也关注权力的分配(国际秩序),还考察中国同世界主要国家、国家集团间的关系(战略关系)。本文拟从上述三个维度考察疫情背景下国际格局的变化,着重分析中国在其中的定位,并对现阶段中国外交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一、国际结构

  根据国际关系理论大师肯尼士·沃尔兹的经典定义,国际结构主要是指无政府状态下主要大国之间的力量对比状态,简单说就是关注谁的实力更强。①从这个角度讲,无论是把当下的国际格局看作是单极、两极还是多极,此次疫情并不会直接翻转当前“一超多强、美强中弱”的实力结构,它既不是中国的“切尔诺贝利时刻”,也不是美国的“苏伊士运河时刻”,疫情的影响主要在于对国家间实力消长的催化作用。毕竟,这次疫情大流行对所有大国都造成了较大的损害,但程度显然各不相同。综合来看,有如下几点判断。

  (一)中国经济长期向好,赶超美国的趋势不会因为疫情而改变。

  从疫情对世界主要经济体造成的直接影响来看,中国受损相对较小。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4月份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预测,2020年世界经济受疫情影响将收缩3%,美欧日等发达经济体GDP下降6.1%,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下降1.0%。其中,中国增长1.2%,是这份报告中为数不多的逆势增长的国家。尽管预测的经济增速比印度1.9%略低一些,但考虑到中国全球第二大的经济规模,中国在疫情影响下仍然是世界经济增长的火车头。②

  美国目前处于疫情震中,其经济面临数十年未见的严重危机。根据摩根大通、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等不同机构的估计,美国2020年经济将萎缩5%-8%。具体到中美经济的比例、经济贸易态势的消长,按美元现价核算,年底时中国经济规模将达到甚至超过美国的3/4。这意味着疫情加速了中国经济赶超美国的趋势,也进一步拉开了中国同其他经济体的差距。

  从疫后经济恢复的前景来看,中国处于或即将处于相对优势的地位。据IMF预测,中国经济将在2021年实现9.6%的强势增长,在世界各主要经济体中首屈一指。③通过观察疫情对世界经济格局的影响,的确有理由对中国经济的快速复苏充满信心。

  一是疫情凸显出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优势地位,较为完备的制造业体系是中国恢复经济的重要基础。尽管美日等一些国家通过疫情意识到,应急物资生产不应该过度依赖别国,出现了加速供应链当地语系化的趋势甚至“去中国化”的声音,这些政府不惜破坏世界贸易规则,给企业税收减免等直接或者间接补贴试图引导制造业回流到本国。但企业追求的是利润最大化而非国家战略,制造业回流美日等发达国家意味着企业运营成本大幅提升、效率降低、销售下滑和利润减少。随着中国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产业结构的优化,制造业逐步向东南亚、南美、非洲国家流动才符合一般经济规律,因此这类政策不可能长期持续。

  实际上,过去三年来一些跨国公司的确基于劳动力成本考虑,打算将它们在中国的供应链转移到越南、印尼、墨西哥等国,但这一流动的规模和速度并不明显。原因在于上述国家在土地、税收、贷款等政策配套,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基础设施等诸多方面与中国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无法将劳动力成本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此外,受疫情影响,当下投资者大多既无意向也缺乏资本实现这一目标,供应链转移趋势进一步被放慢了。由此,中国将继续保持在全球供应链中的相对优势地位。

  二是疫情加速全球价值链向知识主导下的数字经济转变,中国无论在互联网基础设施还是整体业态上具备一定优势,未来经济发展的前景可期。疫情暴发以来,全球约有33亿人居家隔离,“非接触”服务与“线上”服务等需求大范围产生,刺激了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通信产业快速发展。中国在疫情期间,新业态快速壮大,与互联网相关的经济表现活跃,电子商务、线上学习、远程问诊等发展较快,物联网、5G、人工智能、云计算等一系列数字化技术和服务领域的优势初步显现。据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中国一季度信息传输、软体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3.2%,拉动GDP增长0.6个百分点;3月社会实物商品网上销售额增长5.9%,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3.6%,比上年同期提高5.4个百分点。④

  (二)美国仍是综合国力最强的超级大国,疫情不会根本改变大国间实力对比。

  尽管疫情有可能加速中美经济实力趋近的势头,但无法根本改变两者的力量结构。即便仅以GDP总量来衡量,中国超过美国最快也需要5-6年。此外,略有常识者都知道,国力论衡要看综合国力,以GDP这样的单一指标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很不可靠,更何况还需考虑军事、科技实力等诸多方面。目前,美国仍是首屈一指的超级大国,经济、军事、科技等硬实力对其他诸强而言具有全方位优势。清华大学阎学通教授认为疫情不会对国际格局产生根本影响,原因就在于此。⑤

  二、国际秩序

  国际秩序关注世界由谁领导、如何领导等相关问题。在无政府状态下,国家间的权力分配大体上还是按照实力分配来进行,并由国际体系中实力最强的国家建立一套规则,而国际秩序是否稳定不仅要关注霸权国维护秩序的能力,更重要的是看体系内国家尤其是霸权国维护秩序的意愿。疫情全球大流行背景下国际格局重要变化之一就在于暴露了美国领导力的衰退及其主导全球化的脆弱性,尤其表现在特朗普政府对美国建立的一套国际秩序的背反。这是造成当前全球公共卫生治理困境以及国际秩序动荡的根源。

  美国作为全球秩序的领导者,既没有号召世界以共同努力应对病毒或其经济影响,也没有号召世界追随自己的领导来处理国内问题。特朗普政府延续了所谓“美国优先”政策,持续将病毒政治化,不久前以世界卫生组织WHO应对新冠病毒疫情不力为由,宣布美国暂停向这一组织缴纳会费,并问责世卫组织所谓应对新冠疫情的“失职”。⑥

  特朗普的“美国优先”之所以受到一部分国内民众的支持,是因为它描绘了一个似是而非的逻辑:由于美国为世界“贡献”得太多,所以国内福祉受损,那么只要减少在海外的行动并集中精力应对国内问题,美国就会变得强大。尽管此次疫情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这一民粹认知,但“美国优先”的错误在于美国国内福祉和其提供国际公共产品、维护国际秩序的稳定绝不矛盾,现行国际秩序恰恰是其民众享受全球化红利的可靠保障,因为美国人才是“美国治下和平”的最大受益者。尽管此次疫情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这一民粹主义错误认知。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