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严灏文:大国关系回归地缘竞争时代
http://www.CRNTT.com   2020-05-24 00:16:27


 

  二、地缘思维支配下的竞争行为

  在这种思维的支配下,美国逐步推出自己的发展项目,与中国进行竞争,同时通过政治手段干预中资企业的海外投资项目。在宏观层面,最为典型的便是推出“自由开放的印太战略”,与“一带一路”倡议进行竞争,以制衡中国日益扩大的影响力。相关的论调包括,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发布报告,提出美国要在全球的基础设施建设上,联合美国的盟友国家与中国展开竞争。美国国家亚洲研究局提出要通过资助南亚地区国家,与中国竞争地区影响力。

  在具体操作上,2019年美国干预中资企业对格陵兰岛三个机场扩建项目的投资,成功地游说丹麦政府在竞标中击败中资企业。同样因政治原因而导致中资企业海外投资受挫的案例还包括:烟台台海集团收购德国莱菲尔德金属旋压机制造公司项目、中国铁建参与的墨西哥高铁项目、上海鹏欣公司收购澳大利亚S.Kidman公司项目、鞍钢投资美国密西西比钢铁项目、金沙江创投财团收购飞利浦照明配件部门股权,等等[4]。

  另一方面,提出与中国“脱钩”,相关的研究机构已提出了与中国进行“有选择性的部分脱钩”的报告[5]。同时特朗普政府开始鼓吹产业链“去中国化”,要求美国企业撤出中国,把业务搬回到美国。

  再者,美国及一些西方国家的人士还用同样的思维去看待其他国家的行动,炒作和抹黑中国的海外投资与合作项目。比如将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描述成为其地缘利益服务的“经济方略”,是为了推翻当前美国主导的自由秩序,建立一个由中国主导的世界经济秩序。同时炒作所谓的“债务陷阱论”,这种错误论调的内容包括:指责中国“故意”向有债务风险的发展中国家提供贷款,认为中国企业在这些高风险、低回报的国家和地区进行投资建设,与企业追逐盈利的市场行为规律是相悖的,进而推断这种投资行为是“别有用心的”,是服务于政治利益等其他目的的。这种错误论调声称,当这些国家无力还款时,中国就趁机获取战略资产或权益,以此实现战略目的。除此之外,这种错误论调还认为中国的对外援助和发展合作项目,是其施加影响力的杠杆工具。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