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数据说话:为什么没必要囤粮?
http://www.CRNTT.com   2020-04-19 08:57:13


 
  目前全国共有粮食应急供应网点44601个,应急加工企业5388家,应急配送中心3170个,应急储运企业3454家。此外,还构建完成两级监测体系,国家、省、市、县四级的粮食应急预案体系以及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

  从此次疫情发生后的市场供应情况看,这一粮食应急保障体系发挥了积极作用。尽管疫情爆发时正值春节假期,大部分粮食企业停产放假,粮油产量处于低位,但是全国粮油市场依旧运行正常,即便是在疫情防控最吃劲的关键阶段,全国的商场、超市的米面油供应充足,价格也保持稳定。这一方面与粮食供给、库存充足有关,另一方面也与粮油企业及时、快速复工复产有很大关系。据权威部门提供的数据,截至目前,全国应急加工企业复工率已达到88.2%,复工企业小麦和稻谷的加工能力每天96.2万吨,按照每天一人一斤粮计算,仅这些粮食应急加工企业每天的加工能力,就够全国14亿人吃一天多。

  至于近期国际粮食价格上涨,是否会传导到国内,更需要冷静理性判断。作为衡量粮食安全的关键指标,2019-2020年度全球谷物、小麦、稻谷的库存消费比分别达到30%、35%、35%,高于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17%-18%安全水平,从全球供应总量来看,不存在短缺问题。近期国际粮价上涨更多是疫情造成恐慌性消费的影响,加上我国粮食库存充足,一旦粮食市场出现波动,政府有充分的调控手段进行平抑,因此完全有能力应对外部影响。

  不过,也有人担心,中国是大豆进口大国,疫情在国际蔓延带来的停工停产以及流通渠道不畅,会影响未来豆油供给以及豆粕饲料价格的稳定。对此,前不久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的发布会上,农业农村部发展规划司司长魏百刚特别给予回应。据他介绍,今年1-2月,我国大豆进口1351万吨,同比增长14.2%。“目前我们国家大豆正常进口,并没有受到影响”。同时,为落实年初中美达成的第一阶段经贸协议,今年我国自美国进口大豆可能有所增加。他表示,政府一方面会与主要出口国加强协调,把疫情对大豆供应链的影响降到最低,另一方面在国内持续推进大豆振兴计划,稳定国内大豆生产,保障大豆供应。

  中国有14亿人,国家粮食安全这根弦任何时候都不能松。此次疫情在全球范围爆发,让粮食安全再度成为关注热点。正是因为多年来我国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严守耕地保护红线,让“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因此在疫情灾难面前,才有了“心中不慌”的底气和自信。

  当然,今年全球疫情和部分地区自然灾害的发生,增加了全球农产品供给的不确定性。面对风险挑战,稳住农业、确保粮食安全,意义更加重大。正因为此,国务院比往年提前召开春耕生产会议,组织春耕生产,并派出工作组进行督导,强调将“粮食生产稳字当头”的“三稳”——稳政策、稳面积、稳产量落在实处。

  此外,近日有农业专家表示,今年粮食种植意向面积稳中略增,目前夏粮长势较好,丰收有基础,春播进展总体顺利,这意味着,粮食生产已经有了一个好的开局。如此一来,不管是“粮荒”论调抑或是囤粮所为,都可已矣。

  来源:金融时报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