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北约安全观的重构与中国因素
http://www.CRNTT.com   2020-05-04 00:08:42


 
  四、北约峰会的“假想敌”

  北约峰会批准了一份内部报告,拟订北约如何应对中国的行动计画。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在峰会召开之前就提到“中国的崛起对所有北约盟国都有安全隐患”。他还指出中国的国防预算额目前位居世界第二位,2019年国防支出约为1776亿美元,同比上一年增加了7.5%,中国现代化的军事实力已经可以将远端导弹覆盖至整个欧洲和美国,中国的军事力量改变了全球的军力平衡。

  北约传统的防御线仅及于东欧,使斯托尔滕贝格担忧的是,中国的地缘政治影响力已触及北约边界,这主要是由于“一带一路”倡议下在第三方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对欧洲的传统势力范围如北极、非洲地区形成了挤压,以及在5G网络的建设方面让一些北约国家感受到“安全隐患”。

  此次北约峰会上,中资企业的5G项目问题成为重要议题。欧盟和美国,普遍对华为等中资企业在5G通信网络中的建设感到焦虑和不信任。峰会前一周,德国就表示计画收紧对“非欧盟企业”收购其高科技公司的规定。美国也向欧洲国家施压,要求将华为排除在欧洲5G网络开发之外。

  东欧、南欧国家毕竟受益于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基础设施投资项目。习近平主席访问希腊仅早于北约峰会前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希腊总理米佐塔基斯对于比雷埃夫斯港项目受到的中方援助积极点赞,对比港项目给当地人民带来的一万多个就业岗位心存感激,称之为中希合作的典范。德法两国领导人一直坚持欧盟国家统一网络信息安全标准,秉持客观中立的态度,表示不会恶意抵制中资企业。欧洲国家难以找到对待中国的共同立场。

  作为这一论调的积极鼓吹者,美方更是在峰会召开之前就已然开始造势。先是美国驻北约大使哈奇森叫嚣中国对全球具有“威胁性”,并且声称要将中国纳入“以规则为基础的秩序”。随后,美国务卿蓬佩奥又公开演讲称,应对俄中挑战是目前北约的主要任务,当天,蓬佩奥还呼吁欧洲人在5G建设问题上防范中国,“必须让可靠的企业建设21世纪的信息大动脉”。在峰会前一天,他还声称,美国尊重各国的科技政策,但“我们”(即美国和欧洲国家)发现了共同的“威胁”。虽含沙射影,犹锋芒毕露。美国主要媒体也撰文指出,特朗普将把赢得北约支持、对抗中国“威胁、施压欧盟排挤中资企业建设5G项目,作为参加峰会的首要考量。时局表明,在白宫重提“中国威胁论”,已成为政客捞取政治资本的重要手段。

  与美国不同,大部分北约成员国不愿意卷入南海争端,用斯托尔滕贝格的话来说,不愿意创造新的敌人,或者“制造新的对手”。其本人也多次表示不愿成为中国的对立面。其实,也有西方媒体指出,美国国防预算在2020年已经达到7180亿美元,比上年增加330亿美元,约为5%的增幅。美方是北约成员国之中鼓吹“中国威胁论”的最不遗余力者,将中国“挑战”列入北约议程中,美是最大受益者。

  美国学者认为,特朗普对中国和欧洲两方面都实行了单边关税行动,还指望作为多边组织的北约跟随美国摇旗呐喊、打压中国,更多的是一厢情愿。欧盟不愿继续当美国附庸的意愿日趋强劲。已有欧洲学者提出“永久结构性合作”的联合防务机制以及强化欧盟防务基金,以此摆脱对美国的依赖。

  正如法国总统马克龙在峰会中公然嘲讽北约正在经历“脑死亡”,作为成员国的土耳其一意孤行,购买北约“宿敌”俄罗斯供应的S-400系统,威胁北约安全,导致欧洲内部矛盾重重。④土耳其入侵叙利亚和美国退出叙利亚,都未事先知会北约,内部缺乏协调、缺乏合作。而对华立场的分歧也加速了北约的“脑死亡”过程,各成员国对此都有认同。在应对中国“威胁”的问题上,北约并非铁板一块。马克龙也在峰会中指出,北约的敌人既不是俄罗斯也不是中国,而是全球性的恐怖主义。

  五、结语:新版“中国威胁论”是旧思维的延续和民粹主义的变体

  北约峰会闹剧正酣,“应对中国崛起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的内部报告也在酝酿中。通过一个专门报告设计对华政策对于北约是史无前例的,超出其既往惯例,将中国视为“威胁”更是北约破天荒式地创设的新议题。如果按斯托尔滕贝格的说法,此举在于以“平衡的方式来认知和回应中国带来的挑战”就可以看出这是北约内部两种立场的调和以及为减缓其“脑死亡”进程而酝酿出的政治协调策略。如果欧洲国家自身可以通过相互协调达成一致,那么此次峰会声明甚至北约本身的存在意义都要打上问号。美与西方国家炒作“中国威胁”曾多次重演,此次北约峰会的背景正好扣在其内部严重分裂的历史性节点,旧瓶装新酒,赋予了论调以新的政治意图。用假想来建构“中国威胁”实际上只是一个循环论证的伪命题。

  美国可以通过各种承诺机制来确保延伸威慑的可信度。其中,以本国的国际声望为代价对盟友作出公开口头承诺或签署同盟协议,则是最为基本的承诺方式。⑤从这一视角来看,北约峰会树中国为假想敌,正是美版“中国威胁论”的逻辑延伸。

  北约战略行动纲要会随着国际形势不断更新,也随着不同时期面对的安全威胁而调整行动理念。随着苏东解体、“华约”的消亡,北约的职能发生了历史性变革,从应对以往的传统安全到今天更多的非传统安全问题,北约的主体性建构需要一个共同的“威胁感知”,即便把中国作为假想敌,也有利于通过重构其话语权来掩饰“政治失语”。西方学者长期把中俄主导的上海合作组织比作“东方北约”,用意就在于此。自从十年前北约制定战略计画,至今没有更新,而此次峰会聚焦中国“威胁”,或可以填充新的政治议题和战略清单。北约这份新的战略计画有望于2020年出台。然而,此举未必就能促进成员国的内部凝聚力。有美国学者认为,制定统一的北约对华政策需要较长时间,相对于北约传统对手俄罗斯而言,中国是一个更强大的对手,北约将会面对一个更为长期的问题。

  即便甩开北约这个平台,美国依然另立一个“北约”来遏制中国并擅自行动。美国前太平洋司令部司令、退役上将布雷尔近日在参加美国国会下属的“美中经济与安全审查委员会”听证会时提出,中国在地区的军力发展和动向可能导致“东亚北约”的出现,暗示美国可以联合东亚地区国家形成类似北约的军事同盟来“防范中国”。北约峰会中各国不愿跟随美国将中国列为最大威胁、慕尼黑安全会议中欧洲方面提出“西方缺失”,都为傲慢的美国敲响了警钟。⑥

  北约内部对中国的认知存在较大分歧:对于美国来说,中国或许是对立面,但德、法态度较为暧昧。中国作为贸易大国为欧洲提供机遇,参与到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中来,令欧洲国家受益匪浅。由认知分歧而引发的内部争论已经在峰会前持续了数月。认为中国崛起加剧了欧洲分歧的观点,实则是倒因为果的混乱逻辑。北约能否实现团结,问题来源于自身,而不能靠制造外来假想敌,这无异于缘木求鱼。

  中国是国际体系与国际和平的维护者,中国的发展给国际社会带来的是机遇而非“威胁”。此次北约峰会的“成果”既不符合全球治理这一大格局下的多边合作精神,也违背“和平,发展,合作”的时代主题,不符合各成员国的根本利益,是不明智的庸人自扰之举。

  注释:

  ①European Security Is Becoming Euro-Asian. Dmitri Trenin. http://carnegie.ru/commentary/80635

  ②参考消息:德媒分析慕尼克安全会议四大警示,2020年2月19日,http://column.cankaoxiaoxi.com/2020/0219/2402211_2.shtmla

  ③Erdogan and Trump at the NATO Summit:Another Display of Solidarity.http://www.csis.org/analysis/erdogam-and-trump-nato-summit-another-display-solidarity

  ④Is NATO Brain Dead? James Dobbins.http://www.rand.org/blog/2019/12/is-nato-brain-dead.html

  ⑤江天骄:同盟安全与防扩散———美国延伸威慑的可信度及其确保机制,《外交评论》2020年第一期。

  ⑥孙成昊:“东亚北约”只是美国冷战遗梦,《环球时报》,2020年2月22日,第7版。

  作者简介:张屹,法学博士,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亚太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非传统安全问题、全球治理、国际刑事司法合作等领域的研究。

  (全文刊载于《中国评论》月刊2020年4月号,总第268期)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