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应对疫情冲击,还需深化供给侧改革
http://www.CRNTT.com   2020-03-10 09:15:06


 
  “降成本”。就目前而言,全球化生产要素成本差异越来越小,国家间在争夺企业、争夺国际产业时,成本竞争将发挥越来越大的影响。由此可见,成本管理已不仅仅只是企业内部管理的一个手段,事实上它已经远远超出一个企业、一个行业的负担。它更是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抓手,是一个攸关我国国家竞争力的问题。如何有效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也就成了一个亟需解决的大问题。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代表人物李嘉图(David Ricardo)在《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一书中,强调了减轻税收负担是增长经济的最好办法。他认为将收入用于非生产性消费是妨碍资本积累的主要因素,而最主要的非生产性消费就是赋税和地租。因此,要增加国民财富,扩大资本积累就必须有效降低赋税和地租。正是基于此,为了促进经济的长期健康发展,政府应从降低税负、用地/租金成本、社保成本等入手。只有切实地为企业降低了成本,市场上销售的商品价格才会随之下降。这时就会出现收入效应,即在收入既定的情况下,也可扩大居民的消费需求,这在当下将具有丰富的政治和社会意义。从某种意义而言,降成本不独事关战“疫”,更攸关国家竞争力。

  “宽管制”。为了增强市场的活力,必须进一步放松管制。事实上,早于2016年5月9日,李克强总理在“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推进行政体制改革转职能提效能——在全国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电视电话会议上就明确指出:“简政、减税、创新等都是结构性改革尤其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为此,必须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上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进一步优化服务,继续推进行政体制改革。”总理在会议中就曾指出:“企业普遍欢迎政府通过减税降费等措施来帮助降低成本,但更希望政府通过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来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

  “松财政”,即扩大财政支出力度。在疫情的冲击下,企业遇到的最大困难是现金流问题,急需“输血”。减税必要,但它并不能增加企业现金流,只是减少企业支出或降低其成本,难以达到“救命”的目的。就目前而言,政府应该通过退税、直接补贴和加大转移支付等财政定向帮扶,支持企业尽快恢复现金流,以避免企业因为现金流断裂而陷入经营困难,防止企业集中倒闭、失业潮及可能引发的社会稳定问题。因此,应对疫情对企业和低收入群体的冲击,政府有必要增加财政支出。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