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2018~2019经济下行原因:内需为主,外需为辅
http://www.CRNTT.com   2019-11-27 09:17:21


  中评社北京11月27日电/受境内外多种不利因素的影响,今年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GDP增速已经从去年全年的6.6%下降到今年三季度的6.0%。明年我国或将面临更为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潜在经济增速还可能下行,通胀压力上升,政策宽松空间进一步缩小。我们预计政府会将GDP增长目标由今年的“6%~6.5%”下调至明年的“6%左右”。

  不过,市场不必过度悲观,困难中也不乏亮点。若政策措施得当,适度放松货币政策和实施更为积极有效的财政政策,同时清除积弊,推进以市场化为核心的改革,大幅扩大开放,2020年的下半年或可柳暗花明,为2021年的稳定复苏铺垫基础。

  任何经济体都不免有周期波动。回顾过去五年,尽管实际GDP增速走出了一个“L”形,但实际上2014~2015两年间我国经济增速大幅下行。2015年下半年,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稳经济的逆周期调节措施,除了以人民币主动贬值来提升出口竞争力之外,大幅度刺激拉动内需,到2016年年中取得明显效果,经济开始反弹。2017年下半年本轮周期经济增速见顶,2018年春季之后经济增速开始下行。

  当前我国经济周期的特征是上行周期较短,下行周期较长,本轮下行周期尚未结束,经济企稳回升还有待时日,市场需要有一定的耐心。当前经济下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是外需疲软还是内需不振,还是两者兼而有之?

  外需在2019年明显走弱

  分析经济下行的动因十分重要。政府需要对症下药,及时调整政策来实现稳增长。对市场而言,经济波动中不同板块的表现不尽相同,了解这些差异有助于做好资产配置。从2018年春开启的本轮经济下行周期,主要原因是内需,尤其是地产和基建投资;而到2019年,外需接棒成为经济下行的主要原因之一。综合来看,迄今为止的本轮经济下行中,内需为主,外需为辅,我们认为明年也不例外。

分析经济下行的背后动因似易实难,尤其在分析外需方面,即使对专业的经济分析师而言,也很容易产生谬误。今年我国前三季度货物和服务净出口贡献了1.2%的实际GDP增长,而去年全年的贡献则为-0.6%。仅从表观数字来看,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GDP增速的贡献有较大的改善。因此有不少经济学家认为今年我国的外贸情况在改善,没有来自外需的压力。

  这种分析方法有严重缺陷,结论容易误导政策制定。实际上,自2017年底开始,全球经济增速下行,主要经济体的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目前都已经跌到50%的荣枯线以下。2018年我国以美元计价的出口增速为9.9%,而今年前十个月的同比增速仅为-0.2%。我国的出口就是境外的需求,出口增速大幅下行本身就表明外需在走弱。之所以今年前三季度货物和服务净出口贡献了1.2%的GDP增长,主要是因为货物进口增速从去年的15.8%暴跌至今年前三季度的-5.1%。而进口增速大幅下跌的原因除了中美贸易摩擦导致大豆进口大幅萎缩、国际原油价格下跌、内需不振之外,一个重要原因是用于组装再出口的零部件进口增速下行。例如属于“三来一补”的原料进口增速从2018年的9.1%下降至今年前十个月的同比-12.3%,而原料进口的暴跌清晰表明外需在快速走弱。

  那么究竟如何使用贸易数据来估算外需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呢?一个较为简洁的方法就是出口增加值法。首先通过一些估算,我们大致能得出中国的出口商品中,增加值约为出口商品总值的2/3,这样我们估计出口增加值贡献了约13% 的GDP。其次,通过世界上其他一些海关的数据,我们发现近年来中国出口商品的美元价格较为稳定,因此美元计价的中国出口增速接近于剔除价格波动之后的实际出口增速。比如说2018年我国以美元计价的出口增速为9.9%,而今年前十个月的同比增速仅为-0.2%,因此增速下跌了10.1个百分点,结合出口增加值占GDP13%这个估计值,从去年到今年前十个月,我们估计出口增速下行直接导致GDP增速下行约1.3个百分点,因此外需疲软对今年我国经济增速下行的直接影响并不小。

  内需疲软是本轮周期下行的主因

  上述数据也说明2018年中国经济的下行并不是由于外需下行引起的。实际上,在贸易摩擦初期,出口企业存在抢出口行为等因素影响,2018年我国以美元计价的出口增速高达9.9%,为2011年来的新高。2018年经济下行主因有两个:一是2015~2017年大规模需求刺激的后遗症,这个后遗症对今年乃至2020年经济的下行都有深远的影响;二是从2017年春季开启的去杠杆。

  因为2015年这轮刺激对去年到明年的经济下行都有重大影响,所以在此稍加笔墨。政府为稳增长开启了一轮新的需求刺激。消费方面,2015年10月政府降低乘用车购置税;基建方面,通过政策性银行向邮政储蓄银行发行专项金融债,用于作为地方政府投入基建项目的资本金,规模总计约2万亿元;另外鼓励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房地产方面,除了大幅松动之前的紧缩政策之外,通过央行补充抵押贷款(PSL)这个新的基础货币投放渠道,借道政策性银行,将总共约3.5万亿元的资金投入三四线城市的货币化棚改,刺激了这些城市的房地产市场和基建投资。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