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为高质量创新提供良好制度支撑
http://www.CRNTT.com   2019-11-21 08:29:00


 
  改善创新系统以提升创新质量和效率

  文章指出,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创新驱动发展已经成为国家战略。经过多年的发展和积累,中国创新能力明显增强。面对高质量发展要求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迫切需要提升创新的质量和效率,有效发挥创新对经济转型升级的引领作用。传统的创新管理不适应创新驱动发展,下一阶段的关键任务是在新形势下如何改善庞大的创新系统,转变创新治理模式,为创新发展提供制度支撑。在这一过程中,重点是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营造有利于创新的生态环境,调动全社会创新积极性。

  第一,有效发挥政府作用。科学技术的外部性较强,创新过程中存在较多市场失灵现象,政府主要在社会效益较大、市场难以发挥作用、企业无力或不愿投入的领域,发挥引导作用。一是健全政策协调机制。加强政策效果评估,提高政策协调性,加大政策落实力度。二是优化政府支出结构,提高公共支出效果。政府重点在外部性较强的领域加大投入,如加大在基础研究、共性技术、国家重要战略领域投入,加强科技基础设施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对新兴前沿技术提前布局,对核心关键技术重点支持。三是坚持“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有机结合,对各类科技计划实行分类管理。对国家战略目标导向和追赶类科研项目可考虑以“自上而下”为主的方式推进;对前沿技术和探索类科研计划可考虑采取“自下而上”为主的方式,更多发挥社会力量和市场选择作用。四是健全和完善与创新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定科技领域的伦理道德规范,促进负责任的创新。

  第二,完善创新体系,提高科技成果供给质量,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新技术扩散应用。一是优化科技投入结构,增加基础研究投入,提高科技成果供给质量。统筹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需要,加大科学研究支出比重;完善科学研究的评价考核体系,注重质量和长期效果。二是合理确定大学、科研院所和企业在创新体系中的分工定位,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在基础研究和共性技术研究中应更多发挥大学和科研院所的作用,为企业创新提供有力支撑。企业应主导创新过程,在创新决策、研发投入、成果产业化中发挥主体作用。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以多种方式参与基础研究。三是构建有效的产学研合作机制。建设一批支撑高水平创新的基础设施和合作平台,加强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专业化技术转移队伍建设,完善大学、科研机构和企业之间的合作与技术转移机制。合理分配成果转移转化收入,调动发明人、投资方和科研依托单位等各方参与成果转化的积极性,为多种转移转化方式提供政策保障。四是加强技术推广体系建设,促进新技术的应用和扩散。对信息技术、绿色技术等需求规模大的通用性技术,从配套基础设施、专业服务机构、企业技术改造等方面入手,建立技术推广网络。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上下游技术升级的作用,提升全产业链的创新能力。同时,坚持开放创新,分层次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完善国际科技合作的政策环境,形成互利共赢的合作创新机制。

  第三,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转变市场监管方式。一是要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发挥市场配置创新要素的作用。进一步放开市场准入,减少行政性垄断,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加强产权保护,为各种所有制、各种规模、各种技术路线的企业提供公平获得创新资源和参与市场竞争的机会,真正形成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二是要有效发挥标准体系的作用,构建从研发、推广到产品检验检测、监督执法的全链条标准化体系,提高标准的适用性和有效性。三是要有效保护知识产权,促进知识产权高效运用。加强新领域的知识产权立法,加大对侵权假冒的处罚力度,提高执法标准的统一性。四是要尽快完善鼓励创新的政府采购政策。加大政府对创新产品和服务的采购力度。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支持,充分发挥中小企业在科技创新体系中的生力军作用。五是构建鼓励创新包容审慎的市场监管体制,促进新产业和新技术发展。减少行政审批,对市场实行负面清单管理,建立以质量、环境和安全等标准为重要依据的市场准入规则。对商业模式创新和新业态持开放包容的态度,允许先行先试,先准入、后规范,逐步促进新兴产业规范健康发展。

  第四,培养造就创新型人才梯队。创新需要各种层次的人才,不仅需要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才,还需要大量高素质的一线管理人才和技能人才,特别是需要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要优化教育结构,增加人力资本投入,培养适应创新需求的多层次人才。制定多层次的人才政策,构建体现智力劳动价值和适合各类人才发展的薪酬体系,有针对性地激励各类人才的创新积极性。支持职业技能教育和培训,健全职业资格认定制度,实行技能与待遇挂钩的薪酬制度。改进和完善人才评价体系,发挥市场和用人单位在引进人才中的作用,完善用人机制,做到“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

  第五,积极推进数字化技术驱动的创新。目前,数字技术正在推动全球创新。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互联网市场,数字经济规模已居世界前列。数字技术正在成为中国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基础,也是中国经济未来增长的关键驱动力。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既要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构建数字政策法律框架,实现数字保护与运用、创新的平衡,还要优先鼓励数字技术在智慧城市、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农业、智慧交通等领域的应用,真正惠及大众。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