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深刻把握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全局性影响及其意义
http://www.CRNTT.com   2019-11-09 08:26:14


  中评社北京11月9日电/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一个关系全局的重大判断。深刻把握这一变化的全局性影响及其意义,对于准确把握中国发展的历史方位,深刻认识新时代基本特征、主要任务、发展要求,推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社会主要矛盾转化是新时代最重要的特征

  经济日报发表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名誉院长、经济日报社原副总编辑张磊文章表示,任何社会都是在矛盾运动中发展的,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各方面的发展都是矛盾运动的结果。其中,社会主要矛盾的运动牵一发而动全身,是一个时代的重要特征。

  第一,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体现了新时代的新标志。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中明确讲到,“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生产力性质是划分经济时代的主要标志。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反映了人民需要的新期待,其深层的内在动因,就是时代对生产力发展提出了新要求。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的发展,中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着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更加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化解这个制约因素,关键是要促进社会生产力的新跃升,大力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加快转向高质量发展,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发展新境界。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一步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新时代的内在根据和重要标志。

  第二,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揭示了新时代面临的新挑战。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提出了发展新要求,意味着新的挑战。长期以来,中国经济主要依靠低廉的要素成本和巨大的环境消耗实现高速增长,现在已经到了必须作出调整的时候。从全球产业链来看,我们处于“不上不下”的位置,面临“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关口,是不思进取继续甘于全球产业链下游,落入“中等收入陷阱”?还是奋起直追向产业链更高端位置迈进,赢得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这是我们的根本性挑战。党的十九大作出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重大判断,为我们清醒认识严峻的发展形势和内外环境、制定正确的发展策略、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

  第三,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明确了新时代的新方位。这个新方位就是党的十九大报告阐述的“三个意味着”和“五个时代”,归结起来就是,我们处于这样一个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时代节点:我们要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完成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要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使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大地上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高高飘扬;我们要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为发展中国家拓展走向现代化的新途径、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总之,这一转变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确定了新的时代任务。

  社会主要矛盾转化是关系全局的重大变化

  文章分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这里,全局性表明这一变化是全面的、系统的、全方位的,历史性表明这一变化是长期积累而形成的、根本性的、不可逆的。这一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产生深刻影响。

  第一,这一变化要求全面调整经济结构。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从经济方面看,就是经济结构落后于市场需求的发展。对此,必须进行经济结构全面深刻调整。首先,产业结构要转变,提升服务业的比重,使第三产业成为经济增长的强劲动力;其次,需求结构要转变,降低依靠投资拉动增长的比重,提升消费拉动增长的比重,使国内需求成为增长的主动力;再次,收入结构要转变,调整国民总收入的分布结构,增加居民收入所占比重,大幅度提高居民购买力;最后,发展动力要转变,降低人力、资源投入推动经济增长的比重和环境消耗,提升技术进步和内需推动经济增长的比重,实现可持续增长。这些转变具有全局性意义,将推动中国经济的整体转型升级。

  第二,这一变化要求全面更新发展理念。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揭示了现阶段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就是“不平衡不充分发展”。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抓住全面更新发展理念这个切入点。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发展实践都是由发展理念来引领的。发展理念从根本上决定着发展方向和成效。“五大发展理念”是我们党针对发展中的突出问题提出来的,集中反映了正确认识和处理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根本要求,反映了解决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基本途径。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要求,全面推进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

  第三,这一变化要求全面提升发展目标。社会主义发展的根本目标就是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表明新时代人民群众的需要发生了重大变化,指向了“美好生活需要”这一更高标准。要达到这个更高标准,就要全面提升发展要求和目标,更好呼应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要在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同时,更加关注人民群众在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其他方面的需要,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不断创造和发展“美好生活”的内容。

  第四,这一变化要求全面拓展世界眼光。正确把握国际国内大局,以宽广的眼界观察世界,是总结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提出的要求,也是根据中国现代化建设规律提出的要求。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条件下,世界各国联系日益紧密而深刻。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影响不会局限于国内,还会延伸于国际。中国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将引起世界经济结构和产业链的调整,世界范围内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蓬勃兴起,也将对中国产生持续的巨大影响。对此,我们必须全面拓展世界眼光,自觉适应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牢牢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机遇,更加自觉地迈向全球价值链更高端的位置,转向全球经济贸易体系中更有优势的位置,顺应时代发展的大趋势。

  第五,这一变化要求全面变革治理方式。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也凸显了加快国家治理体系变革的紧迫性。面对国内外形势的变化、面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面对当今世界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我们要实现社会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就必须加快提高解决社会矛盾的能力和水平。毛泽东同志指出:“对于矛盾的各种不平衡情况的研究,对于主要的矛盾和非主要的矛盾、主要的矛盾方面和非主要的矛盾方面的研究,成为革命政党正确地决定其政治上和军事上的战略战术方针的重要方法之一。”从党的历史来看,国家和社会的治理,正确的政策和策略制定,都离不开对社会主要矛盾的科学分析和深刻把握。我们必须适应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加快完善更好处理社会矛盾的治理体系,把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同提高国家治理水平有机统一起来,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建设,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迈上新台阶。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