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奋斗创造人间奇迹
http://www.CRNTT.com   2019-10-07 08:53:26


  中评社北京10月7日电/(一)1949年10月1日。北京,天安门。

  毛泽东同志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当第一面五星红旗冉冉升起,近代以来历经苦难斗争的中国人民,终于迎来中华民族浴火重生的曙光。

  “一唱雄鸡天下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使亿万中国人民成了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满怀豪情踏上了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伟大征程。

  70年,在人类发展史上不过弹指一挥间。但是,中国人民以70年不舍昼夜的奋斗,成就了波澜壮阔的东方传奇。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历史,往往需要经过岁月的洗刷才能看得更清楚。2019年9月24日,国庆大典前夕,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新中国国家制度和法律制度的形成和发展”举行第十七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说:“实践证明,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在古老的东方大国建立起保证亿万人民当家作主的新型国家制度,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成为具有显着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的制度,保障我国创造出经济快速发展、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也为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了全新选择,为人类探索建设更好社会制度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站在时间的节点上,我们更加清晰地感到,新中国的70年,是一个古老民族赓续千年梦想、走向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也是一个国家带领全球近五分之一人口重新走向世界的时空进程。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无论是在中华民族历史上,还是在世界历史上,这都是一部感天动地的奋斗史诗”。

  今天,天安门广场上的“红飘带”主题景观格外醒目,象征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光辉历程。在红色基因连接着的历史、现实与未来之中,一个充满生机的中国,一个充满希望的中国,已经巍然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二)“劳动着,战斗着,创造着,从过去流来的海!劳动着,战斗着,创造着,向未来流去的海!”诗人如此歌颂70年前天安门广场上的那一场盛典,“时间开始了!”对于古老的中华民族、对于亿万中国人民,这正是在新的时间中创造奇迹的开始。

  于“漏舟之中”走向站起来,于“濒临崩溃边缘”走向富起来,于“滚石上山”走向强起来,新中国70年的发展,将中华民族所有屈辱和苦痛埋藏于记忆深处,让一个东方古国从贫穷落后走向繁荣强盛,创造了中华民族从沉沦而奋起、由苦难而辉煌的命运转折。

  然而,奇迹的起笔处,却是“满目萧条,百废待兴”的“一张白纸”。毛泽东同志曾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面对这样的情况,有人质疑,“共产党军事上100分,政治上80分,经济上0分”;也有人断言,“中共的胜利将不过是昙花一现而已”。

  “伟大的事业之所以伟大,不仅因为这种事业是正义的、宏大的,而且因为这种事业不是一帆风顺的。”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它使我们破除阻碍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一切思想和体制障碍,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使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起来。从1952年到2018年,我国GDP从679.1亿元跃升至90.03万亿元,实际增长174倍;人均GDP从119元提高到6.46万元,实际增长70倍。谁能想到,今天的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跃居世界货物贸易总额第一、外汇储备余额第一、高铁里程第一、银行业规模第一?谁能想到,今天的中国,每天能创造GDP2460多亿元、进出口货物126亿美元、收发1.4亿件快递、生产7.6万辆汽车?今天的中国,已经跻身全球创新指数20强,有超过1亿个市场主体,立志向高质量发展不断迈进,处处都是活跃的创造,处处生长美好的梦想,中华大地激荡生机勃勃的复兴气象。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教授杰弗里•萨克斯坦承,“在经济领域,中国是一个巨大的成功故事”。

  近代中国,留下“少年中国”的呼唤,留下“中华民族更生再造”的期盼,留下“振兴中华”的呐喊……曾经跌倒的中国人,最能体会“站起来”的欢欣;曾经贫穷的中国人,最是充满“富起来”的渴望;走向复兴的中国人,最是拥有“强起来”的自信。中国连续多年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中国7亿多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对全球减贫贡献率超过70%,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传奇。70年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体现在人民生活的持续改善中,体现在向着全面小康的豪迈进军中,体现在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铿锵步伐中。

  70年惊涛拍岸,新时代激流勇进。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国,把现代文明带到时间的坐标中;一个饱经沧桑的民族,把复兴的图景描绘于前进的道路上。大风泱泱,大潮滂滂。有激情燃烧的奋斗,有履险如夷的欣喜,有百折不挠的尝试,有气吞山河的行进,承载百余年仁人志士艰辛的探索,汇聚亿万人民不懈的追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已如东方的一轮朝日,正光芒四射,正喷薄欲出。

  (三)在很多人看来,新中国70年巨变的震撼之处在于,它在规模上具有超大性:中国有近14亿人口,比此前崛起的大国人口总和还要多;而在时间上,又具有超级“压缩性”:中国仅用了几十年的时间,就走完了西方国家几百年走过的路。

  以如此大的规模跑出如此快的速度,以如此短的时间实现如此大的变化,这一奇迹的震撼人心之处还在于,中国在实现快速发展的同时确保了社会长期稳定,让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有序释放,实现了活力与秩序、发展与稳定的平衡。

  现代化学说中,有一个著名的“亨廷顿悖论”:现代性孕育着稳定,而现代化过程却滋生着动荡。甚至有人断言,“如果一个国家出现动乱,那并非因为他们贫穷,而是因为他们想致富。”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表明,一个国家在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过程中,往往都要经历一个社会矛盾和风险的高发期。

  有人曾用“压缩胶囊”来形容现代化之路上的中国:飞速跨越的历程,各种矛盾与问题不断积累,如同压缩在一个胶囊之中。更何况,以中国的体量,哪怕是一点小问题,乘以一个庞大的基数,也会变成一个大问题。

  从这个角度看,在中国辉煌的“发展奇迹”背后,还有一个同等重要的“稳定奇迹”:经历复杂而又剧烈的经济社会变革过程,我们保持了社会秩序的长期总体稳定,实现了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

  发展和稳定,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稳定都是走向现代化重要而基本的前提条件。正如一位外国学者在对中国发展进行长期研究后得出的结论:“中国政府正确的经济发展战略和中国政治体系的稳定性是保证经济不断增长的秘诀”。

  新中国70年,我们实现了经济发展的跨越、经济体制的转轨,也正面对社会的转型。在这一过程中,即便经历了一些波折,但中国总体上实现了近代以来从未有过的稳定局面。今天的中国,以有效的社会治理、良好的社会秩序,让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让来访的外国人感慨“中国是世界上最有安全感的国家之一”,让关注中国的外国媒体惊叹“中国已成全球最稳定繁荣的经济体”。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在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和深刻变化的国内形势下,党和国家事业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所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有些是前所未有的,有些是振聋发聩的,有些是荡气回肠的,有些是惊心动魄的,哪一项要实现都不容易,都需要极大的政治勇气和政治胆魄,都需要高超的驾驭能力和智慧。

  中国历史是一部治乱交替、分合轮回的历史,几千年来乱世多、治世少,太平盛世更是罕见。长期动荡、战乱频仍,使人民深受其害。能否实现国家长治久安,成为人民衡量制度好坏、政权优劣的最重要标准。以这样的历史视野看,新中国70年能够保持社会长期稳定,堪称奇迹!

  (四)发展奇迹与稳定奇迹,是互为因果、互相成就的:没有发展,稳定就没有基础;没有稳定,发展就失去前提。两大奇迹相辅相成,背后更有着深层次的原因。面对这样的中国奇迹,有西方学者感叹,谁要能解释中国,谁就能获得诺贝尔奖。甚至有人断言:中国是一切规律的例外。

  然而,规律是什么?规律恰恰是事物内在的必然联系,是决定着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变化的、经验的世界之下不变的、深层的结构。正如恩格斯所说,历史进程是受内在的一般规律支配的;问题只是在于发现这些规律。

  70年,我们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始终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始终朝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前进,找到了一条从过去延伸到未来的道路。这种志不改、道不变的坚定,让中国在正确的道路上一往无前,实现了改革、发展、稳定的有机结合与辩证统一。

  70年,我们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了70年改天换地的巨变。党和国家指导思想的这种与时俱进,是中国能够正确把握改革、发展、稳定关系,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决定性原因。

  发展犹如长河,由若干河流、河段组成。善于认识和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这条“长河”的规律、自己国家发展这条“河流”的规律、所处历史阶段这个“河段”的规律,才能在历史大潮中顺势而为、乘势而起、奔腾向前。70年,我们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这正是中国奇迹的内在逻辑。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