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让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http://www.CRNTT.com   2019-10-05 08:35:25


  中评社北京10月5日电/70年前,新中国诞生前夜,采用什么样的国名,曾有过不同的方案。经过反覆酝酿与讨论,最终确定国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当“人民”二字深深镌刻在新中国的名字上,当共产党人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永恒的追求,亿万人民的幸福成为70年壮阔交响乐中最为雄浑的乐章。

  70年时光,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只是短暂一瞬,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也是弹指之间,却如此深刻地改变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命运。我们的祖国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欣欣向荣、蒸蒸日上,我们的人民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幸福安康、意气风发。

  最深刻的变化在于人,最持久的动力源于人,最实在的成果惠于人

  九月新生开学,一些高校的宿管反映,大个头学生越来越多,老的学生床有些需要改装了。从“50后”开始,我国年轻一代的平均身高划出了一条漂亮的“上扬曲线”。

  从1949年的35岁到2018年的77岁,中国的人均预期寿命翻了一倍多,见证了70年人民生活从饥寒交迫到物质丰富、从缺医少药到病有可医的“华丽转身”。

  “太阳升起,红光满天,文盲睁呀睁开了眼……”20世纪50年代,无数人唱着《扫盲歌》加入了扫盲大军。新中国成立之初,10个人中8个是文盲,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仅有0.26%。如今,我国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8.1%,高等教育即将进入普及化阶段。

  时光荏苒,岁月如歌。时间是最富有魔力的尺,丈量出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

  新中国成立之初,人均铁路长度不足5厘米,不及一根香烟长;人均公路长度不到20厘米,没有普通人一只脚长。70年来,老百姓经历了从“骑着毛驴上北京”,到“坐上火车去拉萨”,再到3万公里高铁基本覆盖80%大城市、“复兴号”实现时速350公里“陆地飞行”、国产大飞机C919一飞冲天的历史跨越。

  吃穿住行的变迁是生活图景巨变的另一个缩影。从吃不饱到“吃得好”“吃得健康”,从穿得暖到穿出品位,从瓦片遮头到住得安心,从“有辆自行车就是致富的标志”,到小汽车驶入寻常百姓家……时间的指针划过960万平方公里土地,在每一分、每一秒的征程上,给亿万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实惠。

  年近九旬的以色列希伯来大学知名学者梅龙•梅齐尼说,“中国重新定义了发展”。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罗纳德•哈里•科斯发出这样的赞叹,“中国经济改革的故事是坚强的民营企业家的故事,是勇敢的零星社会试验的故事,也是谦逊又刚毅的中国人民为了美好生活奋斗的故事”。

  70年披荆斩棘,70年风雨兼程。中国人民拥有的一切,凝聚着中国人的聪明才智,浸透着中国人的辛勤汗水,蕴涵着中国人的巨大牺牲。腰悬吊索在高山峡谷间一凿一凿修建起红旗渠;义乌货郎走街串巷,从“鸡毛换糖”做起,成就了如今万商云集的“世界超市”;无数打工者到深圳追梦,将落后小渔村建设成国际化大都市;三代人扎根塞罕坝,在荒漠沙地上种出了世界最大人工林海……共和国的历史,就是一部中华儿女艰苦奋斗、接力奋斗、团结奋斗的壮丽史诗。

  70年高岸深谷,70年沧海桑田。中国人民的创造精神正在前所未有地迸发出来,从积贫积弱、一穷二白起步,到傲然屹立于世界东方,昂首阔步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以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实力,托举起覆盖13亿多人的全球最大社会保障网,创造了每年减贫1300多万人的脱贫奇迹,书写下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的民生篇章……波澜壮阔的伟大实践证明,“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

  “人民”是历史性成就的逻辑起点,也是历史性变革的价值起点

  1946年3月,美国总统特使马歇尔访问延安,他的随行记者这样描述了共产党的政治中枢:“在延安听到的最多的一个词,就是‘人民’……中国人民如何,世界人民如何。‘到人民中去’‘向人民学习’,这些都是口号,但又包含着比口号更深的含义,代表着一种极深的感情,一种最终的信念。”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领导同志深入河北阜平山区踏雪“访真贫”,冒着严寒来到“贫瘠甲天下”的甘肃定西问民生,探访湖北恩施农村记下“烦心事”,穿上陕西老乡赠送的布鞋“走百姓路”……风雨兼程的足迹,展现出强烈的“为民情怀”,坚定不移的步履,迈向人民的期待。

  “人民”二字,重于千钧。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回答了我们党“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根本立场问题,清晰勾勒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民生逻辑”和“人民至上”的不懈追求。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