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把握四大环节 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http://www.CRNTT.com   2019-09-05 08:27:40


  中评社北京9月5日电/进入2019年,中央全面提出了推动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思路。究其内涵,过去更强调金融如何更好地服务于经济供给侧改革,而现在则具有了更加丰富的要素。

经济参考报发表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中国社科院金融所研究员杨涛文章分析,在当前特定的经济金融发展阶段,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有如下四个层面。

  第一,“金融要为实体经济服务,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需要。”

  首先,就潜在的政策要点来看。一是需要找准金融服务对象的重点,当前服务于中小微企业、民营企业尤其是重中之重。二是从金融服务主体看,需以金融体系结构调整优化为重点。正如监管部门所言,将来经营不善的金融机构,甚至可以试点破产退出,以及更广的兼并重组。三是在银行业机构体系,更好地发展中小金融机构,引导其扎根区域。四是对于资本市场体系,一方面以科创板为抓手,深入探索基本制度的创新和优化,另一方面,应该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更好地支持创新企业的发展,包括大型交易所、区域性股权市场、私募基金、风险投资基金等。五是创新产业金融,积极支持现代化经济与产业。尤其应选择那些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方向、主业相对集中于实体经济、技术先进、产品有市场、暂时遇到困难的民营企业重点支持。六是突出强调创新动力,即“发展更多依靠创新、创造、创意的大趋势,推动金融服务结构和质量来一个转变。”

  其次,就将来的政策路径与难点来看。一是需把握金融供给侧改革的广义与狭义范畴,是否把所有不适合结构优化、高质量发展的、金融有效供给不足的内容,都纳入改革内容?还是聚焦部分目标?需要进行有效权衡。二是把握好供给与需求的关系,拒绝粗放式金融供给增加,也不能沉溺于满足非理性金融需求。三是处理好总量与结构的关系,我们用以衡量金融发展、金融健康、金融强国的标准,可能更多需转向结构性金融指标。四是把握存量与增量改革,一方面化解与规范存量金融问题,另一方面以增量改革作为更重要的部分。五是把握资金结构的优化,实现短期资金与长期资金的合理配置,解决过去中国金融市场长期存在的资金期限错配问题,在信贷市场、资本市场上,都努力改变中长期资金的不足状况。六是在推动普惠金融创新过程中,避免过度采用行政化手段反而“好心办坏事”,并减少对金融活动的泛道德化。七是能否充分运用新技术改善金融服务。如《关于加强金融服务民营企业的若干意见》提到要依靠大数据、金融科技来降低信贷面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从而减低对政府信用和房地产的依赖。八是在推动科创板改革时,需权衡支持科技创新、股市制度实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等多重目标,进一步明确政策预期的科创板成功标准,避免改革方案受到未来市场波动的影响。

  第二,“在稳增长的基础上防风险。”

  首先,就政策要点来看,必须明确实体经济健康发展是防范化解风险的基础。如果只为了片面防风险而损害经济增长的内在活力,或许将带来更大风险。我们看到,2019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把GDP增长预期目标定为6%-6.5%,实际上已经预期到今年经济的潜在困难。同时设定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这也是首次将就业优先政策置于宏观政策层面,体现出增长目标的内涵进一步落在通过促进就业给老百姓带来切实好处上。

  对此,一是就政策的抉择来看,强调供给侧改革并不否定对需求侧短期政策的应用,需要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利用需求管理政策来防止短期经济快速下滑。二是强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逆经济周期调节作用,不断优化二者的协调配合模式,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坚持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防范化解风险。

  其次,就政策难点来看,还是货币金融政策如何为稳增长创造更加良好的环境。当前,最为迫切的是要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解决货币“水渠”不畅通的问题。对此,应从资金供给端和需求端综合施策。一方面,在资金供给端,加强财税、货币和信贷政策的统筹,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推动金融机构回归本源、改善服务。从根本上看,货币供给侧的约束条件包括流动性、资本约束、利率价格等,目前已经在政策层面开始多方着力。可以预计的是,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相比去年少了“保持中性”,存款准备金率有下调空间;资本约束有所缓解,当下政策重心从去杠杆到稳杠杆;利率价格持续优化,包括政策利率与实际利率等,也在推动多重利率的市场化改革与并轨。

  另一方面,真正的潜在约束还是在货币需求侧,即如何真正增强企业内生活力,使其有能力获取金融资源。对此,要致力于解决“多角债”;改善企业的信用环境;创造良好的市场营商环境,促进企业加强技术创新,努力提高劳动生产率;从“主体型”政策支持到“行为型”政策支持,等等。

  第三,“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特别是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根本性任务。”

  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今年三大攻坚战初战告捷,明年要针对突出问题,打好重点战役”。央行《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8)》指出,“金融乱象得到初步治理,中国经济金融风险总体可控”。应该说,经过一段时间的集中治理,就中国金融风险整体上看,已经由前几年的快速积累,逐渐转向慢慢缓释和有序处置,金融风险基本趋于收敛状态。同时,据统计2018年末,中国宏观杠杆率总水平为249.4%,比2017年末下降了1.5个百分点,由此从全面去杠杆也转向结构性去杠杆。当然,在“稳中求进”的前提下防范风险,一方面强调并非全面“消灭风险”,而是有效地管理系统性、非系统性风险,使其在可控范围内,另一方面,并不意味着潜在风险挑战不再突出,而仍需避免新形势下各类风险积累的“过犹不及”。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