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探索制造业服务业深度融合新路径
http://www.CRNTT.com   2019-09-02 08:56:03


  中评社北京9月2日电/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一般出现在一国工业化的中后期,同时也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背景下,制造业与服务业转型发展的重要方向。对中国而言,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深度融合,既是适应发展环境新变化的必然举措,也是推动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主动变革,对于积极应对当前制造业发展面临的挑战、促进服务业转型发展与优化升级,以及提高中国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国际分工地位,都具有重要意义。

  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是历史趋势

  经济日报发表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邓洲文章表示,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融合并非现在才出现,从某种程度上看,人类工业化的进程同时也是制造业与服务业不断融合的进程。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受当时技术水平、经济发展水平、贸易水平的限制和影响,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融合程度、融合方式有明显区别。

  总的来看,虽然工业化早期就会出现制造业与服务业的简单结合,但普遍出现融合趋势则一般发生在工业化的中后期。在融合程度上,受技术进步和业态创新的影响,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的层次不断加深,由初期的浅层次结合,逐渐发展为深层次融合。值得注意的是,新兴的制造业和服务业部门对融合发展的需求更强、更容易实现融合。在融合的具体路径和形式上,表现为产出融合和投入融合。产出融合,是指制造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业提供的服务之间的融合,最终产品是包含实物产品和相关服务的“产品包”;投入融合,是指专业化的服务要素深度参与到制造业价值链的各个环节之中。

  在工业化初期,制造业产品一般不会包含相应的服务,产品附加的服务和产品本身完全隔离,能否提供相应的服务与产品本身的生产、销售以及制造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等,没有明显的关系。在制造企业内部,生产过程对服务的需求也比较少,一般是通过内部提供的方式得到满足。但随着技术进步、产业发展,特别是企业规模的扩大,制造业需要更为专业的服务要素供给,由此,专门的服务企业或者从制造业中剥离出来的服务部门,成为制造业服务要素的重要供给者。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产品经济向服务经济过渡,产品中“制造”和“服务”的边界越来越模糊。目前,服务业与制造业的投入融合已经进入到新的发展阶段,服务要素对制造业竞争力的影响也更加显着。

  近年来,中国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的趋势不断增强。家电、汽车、通信设备、消费电子、工程机械等产业率先出现不同程度的服务化转型;设计、研发、实验等专业化服务,检测、维修、部件定制、工程总承包、交钥匙工程、整体解决方案,以及第三方物流、供应链管理优化等,是当前中国制造业与服务业深度融合的重要领域。当前,中国一批领先的制造企业已经开始运用服务来增强企业竞争力,服务质量的差异化也对提升企业绩效产生积极影响,制造业与服务业深度融合催生的新业态正在成为制造企业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支撑。

  制造业与服务业深度融合意义重大

  文章认为,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对破除现存制造业发展面临的制约、推动服务业转型升级、适应新的国际产业分工环境和秩序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是有助于破除制造业发展面临的制约。当前,中国制造业发展面临资源环境约束增强、传统要素禀赋优势减弱、市场环境有待优化、创新动力尚且不足等方面的挑战,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深度融合,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些问题。更多的服务要素投入制造业,将对节能减排起到积极作用,有利于形成集约使用能源资源、保护环境的发展方式;研发、设计、专业管理等服务能够为制造业的发展提供新的动力和增长点,以抵消传统要素成本上升的压力,继续教育、金融租赁、工业地产等服务业更好发展也有助于制造业优化劳动力、土地要素的结构;制造业国内市场的发展需要渠道建设、诚信建设、知识产权保护等,需要相关服务业同步发展提供支撑;技术研发、成果转化、成果交易、专利申请、标准制定等对制造业发展和转型升级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制造业与相关技术研发、技术中介机构等服务部门和企业深度融合,可提升制造业自身技术研发部门的水平,加强其与外部科技资源的联系,从而加快制造技术的研发和转化。

  二是有助于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与优化升级。中国服务业增加值占国民经济的比例已经超过第二产业,但总体上看,服务业的发展水平还比较低。中低端生活服务业所占比例大,中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和商业服务所占的比例较低;研发、设计、咨询、法律、财务等高附加值服务业产品本土供给不足;服务业外向型程度较低,服务业产品的出口比例远远低于制造业;服务业从业人员规模大,但人力资源水平低于制造业。制造业与服务业深度融合,能够为国内中高端服务业的发展提供巨大市场,由制造业剥离出来的服务环节和项目能够为国内服务企业提供智力和资金支持,制造业成熟的人才培养体系能带动服务业人力资源水平的提升,这些都有助于国内服务业的升级和服务业结构的优化。

  三是有助于中国应对国际发展环境的变化。当前,国际产业分工和产业转移出现新的特征和趋势:服务产品的可贸易性不断提高,国际产业转移开始出现服务业转移的新趋势;很多发展中国家吸引国际产业转移能力增强,对中国中低端制造业形成竞争压力;发达国家实施“再工业化”,推行更加保守的贸易政策。在此背景下,制造业与服务业深度融合能够改变传统的依靠低要素成本参与国际分工的模式,缓解要素成本上升削弱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国内中高端生产性服务业能够借助制造业已经形成的国际技术链、供应链、销售链网络参与国际分工,同时促进中国优势制造业和新兴服务业国际分工地位的提升。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