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医改十年交出亮眼成绩单 三大难题尚待攻克
http://www.CRNTT.com   2019-08-31 08:28:28


 
  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顾海在调研中发现,江苏苏南和苏北地区的医疗筹资能力存在较大差异,且地区和部门间筹资时会出现不协调的情况。“省管县的财政经费参与统筹时,市一级是指挥不动的,需要省里出面协调,同时也存在财政和医保部门协调难的问题。”

  城乡间的医疗资源分配失衡问题也一直备受关注。国家医保局医药价格和招标采购司司长钟东波表示,不同保障制度下的保障水平存在较大差异,比如全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平均保障标准是4200元/年。与此同时,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大约只有720元,如何提高地区间保障能力的均衡性是下一步医保供给侧改革的重点。

  东南沿海省会城市一位医保局干部表示,目前该市医疗资源仍高度集中在少数几个老城区,新兴人口聚集区的医疗资源仍显薄弱。“互联网+医疗”推进过程中,部分区域技术壁垒、信息孤岛现象尚未杜绝,基层卫生信息化建设水平亟待提升。

  何锦国认为,医改文件和规划都明确了政府卫生投入的增长幅度,但是近年来受宏观经济的影响,财政医疗卫生投入增速放缓,波动也比较大,稳定增长的投入机制尚未有效建立,人口大省投入力度加大,地区间不平衡问题非常突出。

  公立医院逐利机制尚未消除。近年来,媒体时有曝出医疗机构过度医疗、套取医保资金等负面信息。有的公立医院给医务人员设定创收指标,有的将收入与药品、耗材、医学检查等业务收入直接挂钩。尽管新医改致力于破除“以药养医”的陋习,但仍然存在变相逐利的情况。

  从实践来看,破除“以药养医”的恶性循环,单靠调整药价还远远不够。李玲指出:“公立医院供给侧改革的关键是要为医院和医生建立正确的激励机制。药改只是第一步,取消了‘以药养医’,没有执行配套政策,就会变成以‘检查养医’‘以耗材养医’等等。”

  专家表示,正是由于公立医院的创收机制尚未消除,致使医疗机构热衷于快速引入检测仪器,特别是采购大型医疗设备,最终导致公共卫生费用上涨过快。

  “消除逐利机制不是让医生拿低工资。”钟东波建议,全面推行医务人员岗位薪酬制,岗位薪酬既不与药品、耗材、服务等正挂钩,也不负挂钩,让医生回归看病的角色,让药品回归治病的功能。

  深化医疗供给侧改革 合力守护健康中国

  从2009年到2018年,我国人均预期寿命从74.8岁提高到77.0岁,婴儿死亡率从13.8?下降到6.1?,孕产妇死亡率从31.9?下降到18.3?……医改十年来,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和卫生健康的公平性有所提高。

  近日,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国家层面出台《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促进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努力使群众不生病、少生病。

  从破解“看病难、看病贵”到重视预防、营造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展望医改未来,原卫生部部长高强表示,下一步应该善于把推动“三医”联动改革与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有机结合。

  “每个人是自己的健康第一责任人。”尽管医疗管理机构、医院、健康产业和市场都负有落实健康中国战略的职责,但不能忽视个人在推动医改进程、参与健康行动中这个最为关键的要素。

  何锦国指出,下一步医改要认真研究界定政府和市场在医疗卫生领域的投入责任,确定公共卫生服务主要是通过政府筹资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由政府、社会、个人三方合理分担费用。特别要加大宣传力度,让群众认识到个人永远是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做好卫生健康事业的共建共享,三方力量都需充分发挥。

  多位专家表示,经过十年的探索,医改已经能够更加全面地看待和适应健康产业发展和经济社会转型。未来医改将从解决群众“看病贵、看病难”的治已病层面,向支撑健康产业发展,营造公众健康生活方式延伸。

  李玲表示,未来医改将在包括建立医院医生的正确激励机制,统筹协调部门联动,完善分级诊疗制度,充分发挥和利用“互联网+医疗”技术优势,推动药品、器材、药材的国产化等方面持续深化供给侧改革,合力寻找全民健康的中国道路。

  来源:经济参考报  作者:刘宇轩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